概要:2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第⑾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第⒁段中母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标签: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http://www.kgf8.com2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⑾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第⒁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写作(50分)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了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情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500字。(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答案,请见下一页。)
www.kgf8.com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A 3、D 4、C 5.C 6、A 7、B
8、①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②青山郭外斜 ③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二、阅读与探究
(一)9、(1)见藐小之物;(2)以土砾凸者为丘。
10、(1)所以、因此;(2)通“僵”,僵硬;(3)用鞭子打;(4)慢慢的。
11、(1)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变成了白鹤。(2)舌头一吐出来,两只虫子就全被它吞吃了。
12、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13、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4、富有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15、耸立、蹲
16、 义项②,这个词是用来描写“瘦骨”这一身体状况的。
17、杰利是我的朋友,他还在关心我;为后文他带爸爸来接我作铺垫。
18、把大困难化作小困难,各个击破,最终战胜大困难。
19、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经历即可。
(三)20、春草图、春花图。
21、这个句子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钻”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的”写出小草在不经意间长出的顽皮可爱的情态。
22、 从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写出人们对春草的喜爱,也写出春天来后人们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3、 当成争强好胜、热情奔放的人来写,表现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
24、 闭上眼,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5、 只要是写春天的诗句即可。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
(三)26、zhǎn rù 憧憬
27、因为“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加害者。”
28进一步突现他们家庭的贫穷,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
29她不忍心让孩子和她一起苦熬岁月。(没有信心和勇气坚持下去)
30、 他没有把豆子煮好。
31、 儿子的坚强给了她生活下去的信念。(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32、 母亲----艰辛抚养两个儿子,并且最终战胜死亡。大儿子----承担家务,体谅母亲,给了母亲生活的信念。
三、创新写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