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八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2、 主要精神: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1、 时间:1978年12月2、 内容: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平反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一系列法律:第九课对内改革:1、 农村的改革(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
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标签:八年级历史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 主要精神: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1978年12月
2、 内容: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平反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一系列法律:
第九课
对内改革:
1、 农村的改革
(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 城市的改革
(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对外开放:
1、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引发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2、 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点击下载: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