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22.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毕使于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标签: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http://www.kgf8.com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20.⑴道歉⑵介词,从、由⑶明白,懂得⑷穷尽,完结 21.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3.B
梧州市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头抢地耳(撞) 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C.徒以有先生也(只)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2分)
(1)仓鹰击于殿上
(2)徒以有先生也
10.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11.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唐雎什么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