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学资料九年级(初三)语文复习提纲» 正文

九年级(初三)语文复习提纲

[02-13 19:00:17]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三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08

概要:2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2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www.kgf8.com如何解答散文语言赏析题一、找点。赏析也叫评点,须先找到赏析的点。纵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散文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有:1.字词的遴选;2. 辞格的使用; 3. 色彩的搭配;4.句式的安排;5.情感的表达。通常情况下试题并不明确赏点,为的是给考生的自由选择和发挥留下空间。二、选点。赏析不能面面俱到,在找到的点中选择一个即可(考试时须依照要求而定)。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擅长,选择一个便于自己发挥的点。这一点必须是打动自己、折服自己,使自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一点。三、评点。就是写出对选点的欣赏文字。落笔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赏点

九年级(初三)语文复习提纲,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资料,http://www.kgf8.com

  2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www.kgf8.com 如何解答散文语言赏析题

  一、找点。赏析也叫评点,须先找到赏析的点。纵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散文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有:1.字词的遴选;2. 辞格的使用; 3. 色彩的搭配;4.句式的安排;5.情感的表达。通常情况下试题并不明确赏点,为的是给考生的自由选择和发挥留下空间。

  二、选点。赏析不能面面俱到,在找到的点中选择一个即可(考试时须依照要求而定)。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擅长,选择一个便于自己发挥的点。这一点必须是打动自己、折服自己,使自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一点。

  三、评点。就是写出对选点的欣赏文字。落笔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赏点是什么,然后具体写出欣赏的理由,不能空泛,更不能游离于原文。概括说就是,抓住一点,全力突破,赏有理由,析有依据。用“公式”表示就是:赏点+理由。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3)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4)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www.kgf8.com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答题指导(中招考试未考)

  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教学资料九年级语文教学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语文 - 初三语文教学资料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九年级(初三)语文复习提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