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物理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初三物理知识要点:欧姆定律» 正文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欧姆定律

[10-19 22:43:03]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阅读:8159

概要: 得到, U=IR=0.45安×6.3欧≈2.8伏. 例3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这道题也需要把公式I= 变形,得到R = 后再进行计算. 解:由I= 得到, R = = =18欧. 从例题3可以看出,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例4 如图所示,R1R2串联,电阻分别为20Ω和10Ω,两端电压分别为20V和10V。要求R1中的电流,就应用R1,两端电压除以R1的电阻,即I1= = =1A.而绝不能用R2两端电压除以R1的电阻,用R两端电压只能除以R2的电阻,得到流过R2的电流I2= =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欧姆定律,标签: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http://www.kgf8.com
得到,         U=IR=0.45安×6.3欧≈2.8伏. 例3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这道题也需要把公式I= 变形,得到R = 后再进行计算.     解:由I= 得到,     R = = =18欧.     从例题3可以看出,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例4 如图所示,R1R2串联,电阻分别为20Ω和10Ω,两端电压分别为20V和10V。要求R1中的电流,就应用R1,两端电压除以R1的电阻,即I1= = =1A.而绝不能用R2两端电压除以R1的电阻,用R两端电压只能除以R2的电阻,得到流过R2的电流I2= =1A,因为R1R2串联,所以I1=I2 (3)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对于给定的一段导体, 之比为一定值,即电压增加几倍,通过导体的电流同倍数增加。如果没有电流通过,导体两端没有加电压,导体的电阻仍然存在,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跟电流、电压有关。而对于不同导体, 的比值是不同的。 (4)欧姆定律在电流表、电压表中的应用     电流表中的电阻很小,如果把它直接接到电源正负极上,由欧姆定律I= 可知,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就很大,足以烧坏电流表,因此电流表绝不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上。同理,因为电压表中的电阻很大,如果把它直接接到电源上,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就很小,没有烧坏电压表的危险,因此使用时可以将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上。     在理想情况下,将电压表近似看成断路,电流表近似看作短路(即可当作一根导线)如下左图所示,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Pb段并联时,相当于用一根导线将Pb段电阻短路,那么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为aP段。       如下右图所示,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Pb段并联时,相当于与滑片P相连的导线断路,那么滑动变阻器的ab段全部连入电路中,成为一个定值电阻。无论滑片P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     例5 下图是某同学测灯泡电阻的电路图,当开关闭合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电灯也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出现故障为:(  )     A.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B.电灯接线短路     C.灯泡灯丝断了                      D.电流表量程选得过大     解析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指针不动,灯也不挠,说明电路中肯定有一处发生断路。假设是“A”选项正确,那么电压表不可能有示数;假设是“B”选项正确.相当于电流表 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上,电流表示数很大,以致于被烧坏,而电压表相当于测的是一段导线两端电压,示数几乎为零,与题意不符合,由此分析,可得出“C”选项正确,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

上一页  [1] [2] 


Tag: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物理 - 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欧姆定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