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知识点分析本套试题考察知识点的深度一般,大体上覆盖了期中前的考试重点知识,与往年相比,本套试题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识,例如出现了两道大题--第28题,第29题,同时对实验题的整体考察比例有所下降,基础实验考察较少,而将重点和难点放在了实验现象、探究实验设计实验骤的考察上,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二、整体难度相对于本次期中数学与物理试题,本套试题整体难度不高,试卷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难度分布上显得波澜不惊,除了试卷中几处明显的笔误,如将“氯化铵”写成“氯化钙”,“苹果”的“苹”写成“萍水相逢”的“萍”之外,再没什么多的“亮点”,对基础知识牢固的同学而言基本能做到对答如流。唯一有挑战的是第31题,设计实验探究题,是本套试卷中最有区分度和最受争议的试题。本题意在加强对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与实验现象分析能力的考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必
2017海淀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分析,标签:九年级化学期中试题,http://www.kgf8.com一、知识点分析
本套试题考察知识点的深度一般,大体上覆盖了期中前的考试重点知识,与往年相比,本套试题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识,例如出现了两道大题--第28题,第29题,同时对实验题的整体考察比例有所下降,基础实验考察较少,而将重点和难点放在了实验现象、探究实验设计实验骤的考察上,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整体难度
相对于本次期中数学与物理试题,本套试题整体难度不高,试卷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难度分布上显得波澜不惊,除了试卷中几处明显的笔误,如将“氯化铵”写成“氯化钙”,“苹果”的“苹”写成“萍水相逢”的“萍”之外,再没什么多的“亮点”,对基础知识牢固的同学而言基本能做到对答如流。唯一有挑战的是第31题,设计实验探究题,是本套试卷中最有区分度和最受争议的试题。本题意在加强对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与实验现象分析能力的考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必定是考察的重点与考察趋势。那就这点而言,本套试题的第31题做得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围绕套试题的第31题做一个重点的分析。
www.kgf8.com
三、亮点题目分析
第31题为探究实验题,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原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已学基本实验的迁移能力,共8分,其中6分为实验操作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描述。总体上此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根据生活中“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变色”这个人所共知的现象入手,结合红磷燃烧装置,来测定气体的体积。此题失分严重,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因为题目很新,同时具有迷惑性。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很多同学包括老师在初次接触此题时会认为它是一道“错题”,它是一个“魔鬼”,是本套试题中的最大败笔,表现在缺乏科学性,实验误差很大,但是笔者恰恰认为此题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是一个值得深究与学习的“天使”,虽然确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并不妨碍此题成为整套试题的亮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来分析这道集“魔鬼”和“天使”于一身的题目。
此题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看实验1。探究--是苹果变红的气体成分。同学们必须牢记,做探究实验题最重要的是弄清实验目的,只要弄清实验到底要探究什么,才能正确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从题干中,同学们轻易就能得到实验1的实验目的即小红同学的猜想: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再简单分析实验过程,其实实验1的三个空同学们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但是仔细推敲步骤3中的三个对比实验,我们会发现很多题目“魔鬼”的一面:
首先我们说一个科学的对比实验至少应该有5个对比项,因此题目从3个对比项就要学生得到实验结论是不科学的,再者做对比实验最重要的是控制可能会导致实验误差的变量,也就是我们说的控制变量,而题目只交代了苹果大小相同,而无更多说明。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很多因素会导致实验误差,导致题目的不科学性,比如同学苹果变色到什么程度才能开始记录苹果变红的时间?苹果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否对实验有影响?还有光照强度对三个对比实验结论是否有影响?这些问题题目似乎都没有考虑,因此我们说这一点是本题的瑕疵之一,如果在题目中加上一句“不计其他条件对实验的影响”,我相信此题就更加严密,更具科学性了。
再看实验2,这是本题最具争议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具难度和区分度的地方。没有分析出命题人思路的同学会认为此题是个彻头彻尾的错题,跟所学的知识完全不符,但如果真正看透了此题,相信你就会认同此题出得非常之巧妙。
首先题目开门见山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一下子就给了学生一个下马威。要知道设计并描述实验步骤是很多临近中考的同学都很头疼的问题,何况对于接触化学不久还没熟悉化学语言的化学“菜鸟们”更是难上加难了,就算有的同学能够想出方法,但是在描述步骤的语言上,表达不清,逻辑性较差,抓不住重点,缺乏条理性。导致了失分严重。因此此题很好的给广大学生敲了警钟,一定要在平时的联系考试中学会设计并描述实验现象。
再看亮点之二,此表是本题的灵魂所在,分析透了会为此题拍手叫好,反之会认为此题有严重错误,根本无法得出B中消耗氧气的体积。让我们细细品茗。首先看A瓶,原本A中是一瓶250mL的氧气,放入苹果块后消耗了氧气,再取出苹果,然后在瓶内做红磷燃烧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题目告诉进入水的体积为200mL,那么同学们能轻易分析出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等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于是我们知道红磷在A中燃烧消耗了200mL氧气,而集气瓶250mL,所以剩余的50mL气体肯定是一种不与红磷反应且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否则进入水的体积必定大于200mL。这是我分析出的第一条结论。再看表格中告诉我们苹果块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0mL,所以该气体的体积一定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否则进入水的体积一定不会等于200mL,要么大于200mL,要么小于200mL。这是我们分析出的第二条结论。那么根据题目所给表格即实验现象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现出结论:苹果与氧气反应产生了一种不能与红磷反应且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此种气体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至于此为何种气体并不妨碍同学们解题。此结论正式是解决B中苹果块消耗氧气体积的关键。分析出此结论第二问很快就能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