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2.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山间,如在画图中的感觉。3.力主表现一种自然美。4.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说美和不美都可以。苏州园林讲究的是自然美,城市布局注重整体划一有多种原因,较为偏重于人的创造,也是一种美。评价这两种美,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语段8.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用“‖”线在原文上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为主3.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6.池沼的相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7.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B.苏州园林假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练习及答案,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1.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是贬义词;而相同是允许的,是中性词。2.追求的目的是使游览者产生置身于山间,如在画图中的感觉。3.力主表现一种自然美。4.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说美和不美都可以。苏州园林讲究的是自然美,城市布局注重整体划一有多种原因,较为偏重于人的创造,也是一种美。评价这两种美,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谈。
语段
8.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线在原文上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为主
3.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
6.池沼的相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7.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B.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的特点
C.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D.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8.“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________”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9.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10.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11.这段文字中标出序码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8个字)
①句:________②句:________③④句:________⑤⑥句:________⑦⑧句:________
12.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1.……池沼。‖……身在山间。‖……一景。 2.假山和池沼,池沼 3.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4.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6.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7.D 8.妄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9.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10.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11.引用活水,宽畅的池沼作中心,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鱼戏莲叶间 12.A
www.kgf8.com
语段
10.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美。
1.丘壑,雷同 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4.C
语段
11.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上述文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的特点。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把句中“不仅”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3)文中写池沼用了七句话,层次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4)在空格里依次填上适当的词语是:□□□□ □□ □□
(5)“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两句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
(1)“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具有图画美”;(2)不好。因为假山的堆叠需要技术,去掉了“不仅”一词,不但句子不通顺,而且表达不出“说明假山堆叠要求之高”的意思;(3)C;(4)珠光宝气,繁华,欢悦;(5)打比力,写出了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整齐、对称的布局。
语段
13.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上面是《苏州园林》中的两段文字,文中这两段文字前面有一个地方写道: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据此,你觉得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写法。
2.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突出了苏州园林的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________。
这个特点,你是怎样从文字中看出来的?试说说你的理由。
3.从这两段文字来看,你觉得参观苏州园林要不要选择最佳时间?在园林里要不要选择最佳观察角度?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