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作文莫言《生死疲劳》随想» 正文

莫言《生死疲劳》随想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二作文   阅读:8531

概要:小编寄语:《生死疲劳》唯有生死永不疲劳,是莫言获诺奖后,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读莫言《生死疲劳》后感,供大家参考。 莫言《生死疲劳》随想(一)偶得莫言《生死疲劳》,酣畅来读,读完全本,觉得甚是好玩。为什么我说它颇有玩味呢?因为就我自身来评,我对其既欣赏又批驳。总归,不好说。­我们能看到,这部对中国伟大古典小说的呼应而采取的章回小说体,写法奇特而另类。共分五部分,六道轮回环环相循,体式章章相扣。从人-驴-牛-猪-狗-猴-人过渡自然而不落痕迹。但不可避免,由于两个审视者角度互换,一时令读者摸不着边,形成视觉上的错乱,因此读起来难免觉得有点儿吃力。­小说的语言痛快大胆,俚语、俗语、粗话、脏话、荤话,一点儿也不避恶,显现出一种生活中真实纯净的美。由于作者对农村生活俯心贴背的熟知和了解,使得他驾驭语言的能力显得游刃有余。所以我们读到一些农村谚语或生活隐语时,会自动察觉它的那份隐匿性和暗示性。诚然,这部小说通过奇谲的想象,生动的夸张,动物的拟人化伸缩,使得它更靠近一种原始野性的艺术气息。或许,这也正是莫言所追求的本土文化的艺术归属。但也不可否认

莫言《生死疲劳》随想,标签:高二作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小编寄语:《生死疲劳》唯有生死永不疲劳,是莫言获诺奖后,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读莫言《生死疲劳》后感,供大家参考。

   莫言《生死疲劳》随想(一)

  偶得莫言《生死疲劳》,酣畅来读,读完全本,觉得甚是好玩。为什么我说它颇有玩味呢?因为就我自身来评,我对其既欣赏又批驳。总归,不好说。­

  我们能看到,这部对中国伟大古典小说的呼应而采取的章回小说体,写法奇特而另类。共分五部分,六道轮回环环相循,体式章章相扣。从人-驴-牛-猪-狗-猴-人过渡自然而不落痕迹。但不可避免,由于两个审视者角度互换,一时令读者摸不着边,形成视觉上的错乱,因此读起来难免觉得有点儿吃力。­

  小说的语言痛快大胆,俚语、俗语、粗话、脏话、荤话,一点儿也不避恶,显现出一种生活中真实纯净的美。由于作者对农村生活俯心贴背的熟知和了解,使得他驾驭语言的能力显得游刃有余。所以我们读到一些农村谚语或生活隐语时,会自动察觉它的那份隐匿性和暗示性。诚然,这部小说通过奇谲的想象,生动的夸张,动物的拟人化伸缩,使得它更靠近一种原始野性的艺术气息。或许,这也正是莫言所追求的本土文化的艺术归属。但也不可否认,通篇显示的一种雄性占有欲和关于性的描写,尤其是片尾关于狗式的做爱姿势,令人觉得既唐突又荒谬。给我印象最深也最令我欣赏的应该是第四部“狗精神”第五十二章的内容写法。假哭棺和真发丧,采用蒙太奇式手法,两个情景交相重叠,画面立体感很抢眼!­

  这部小说是由两个审视者作为口述人,末章又以莫言这个旁观者来述说,这是必然的,否则故事的完整性将欠火候。作者也就是莫言,在这部小说里也为自己的形象和语言进行了搞笑的噱头,令我们感到一种喜剧的成分。当然,能够自损,并使人精神上得到潜意识的快慰,实属一种自轻自贱的境界。­

  当年周杰伦在他的歌曲《完美主义》里说唱自己的名字,可谓标新立异!现在莫言在他的创作成品中,自己成为一个打诨插科的角色,这样写的确收到一些喜剧效应。但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膨胀,一种写作观念的膨胀。我不是不赞成这样的写法,但莫先生的这种做法让我觉得有炒作的嫌疑。我还注意到,可能是莫先生急于收场,1976年以后的事情写法极为单调也很简略。结尾收笔太过苍白而又残忍,仅用一句话:“这不是我的情愿,这是他们的命运使然”就完成了活着的人的故事梗概,也就为死去的人轻描淡写得顺势略去。所以我不喜欢他这么急匆匆收场。­读莫言《生死疲劳》后感,由www.kgf8.com高考网提供。 www.kgf8.com

   莫言《生死疲劳》随想(二)

  看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应该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吧!因此莫言肯定是“热”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热”了,不是说他没有得诺贝热文学奖的时候他就不“热”。二十多年前他写的《红高粱》,已经让他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不知道是他的《红高粱》让我们认识了巩俐和张艺谋,还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红高粱》知道了莫言。总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一定是和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己的骄傲,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像自己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现在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现在没办法相比。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她的名字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较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记得那段记忆是1988年到1990年之间,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岁月的记忆,清晰而又支离破碎。有时候,犹如泛黄的落叶在脑海闪过,更多时候是尘封在记忆的河床。

  呵呵,都怪莫言这小子,让我又记起这经年的往事。

  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不过,本人也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当时还很小,但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还是有清晰的记忆的。

  莫言的这部小说,表面看来可以说通俗易懂,不时夹杂着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最真性情的语言文字。这样的真,是许多人私下感想,私下敢说,却不敢大庭广众公开写出来,有的地方真的“太通俗”了。有时候,我自己读着读着竟然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一边笑着,我嘴里一边说:“莫言啊莫言,你真是个‘歪才’”。(诚惶诚恐: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歪才,不是我对莫言不够尊敬,我这也是真情流露,我对他的喜爱,是用我自己的形式表达而已。还有,“莫言这小子”这句话是他莫言自己在小说中常用的,所以,这几天我也读顺嘴了,在提他的名字的时候,也就顺嘴“溜达”出来了。如果莫言看到了,还请不要怪我不恭!不过他是不会看到的,人们都在读他的“名著”,他哪有机会看到我这样的闲言碎语。)犹如不一口气读完不快的感觉。

[1] [2]  下一页


Tag:高二作文高二作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作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莫言《生死疲劳》随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