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正文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阅读:8537

概要:、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4分) 17、阅篇小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18、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这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标签: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4分)       17、阅篇小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18、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7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 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真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美丽的谎言”的中心内容,作者这样构思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息。         六、语言综合表达运用(15分) 20.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取了故都北平的秋景加以描绘,其景传神,其情动人,将北平的秋色秋味以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甚是动人。如今正值春末夏初,日日来往于学校与家的熟悉的路上,这一路的景致与你的心情亦是别有一番滋味吧。请模仿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写法,将你这一路的景与情描绘出来,至少使用两种表达方式,情景交融,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仇富”是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的字眼,被“仇”的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甚至一些专家、教授。 7月19日,在湖南车展上,袁隆平为老伴挑选座驾,无意中透露出“已有六七辆车”。针对他坐拥六七辆车的新闻,网友则呈现众口一词的支持,甚至有网友直言:“给袁老配飞机都不过分。”为何会出现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人们仇视的真是“ 富裕”吗?  请针对以上材料,阐释你的看法和见解,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 1、B   (A jìng yú   C piāo lí D jǐn rú) 2、A   (B绉绉 涨 C肌 拜 D 既 ) 3、D   (括号应在“戏演得好”后) 4、D(毕其功于一役: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A“头角峥嵘”本是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B望文生义。苗而不秀: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C涉笔成趣:一动笔就趣味盎然。) 5、D (A. 表述不当,“把……视为”应为“被……视为”;B.句式杂糅,删除“所造成的”;C.搭配不当,“状况”与“铁路干线之一”不搭配) 6.C.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自汉代推行“独尊儒术”政策后,历代尊奉孔子为“圣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7.C (根据第二段判断:不是“污染了全球大部分地区”,而是“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部分与整体”关系判断错误。) 8.C (A.“不用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表述错误,太绝对。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确优于第二代技术,尤其是在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上。但当特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核电站也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B.“福岛的教训或许很难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或许会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推断错误。应理解成:福岛的教训或许会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很难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核电发展的确是有风险,但只要我们重视安全建设,提高核电技术,核电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D.“只能无可奈何”太消极,太绝对。)   9.答案;A 10.C(国:筑城邑。杖:拄杖。寻:通“循”,循环。) 11.B(A.前句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皆为介词,把,拿。C.前句为助词,时间词词缀。后句为代词,……的情况。D.前句连词,表修饰;后句连词,表承接。) 12.C(据文意和相关虚词可知。)     13.(1) 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有所损益,但情理是不该这样的。(“所以”表原因,“物理”,情理。“然”这样。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2)看到高出于林木之上的山峰,重重叠叠,犹如人在墙外行走,可(在墙内)只能看到他的发髻一样。(“出”,定语后置,1分;“累累”,1分;“旅行”,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3)回想它们当时(一个时期)兴盛的状况,那种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气势,哪里只是超过凌虚台百倍呢?(“一时”,“宏杰诡丽”,“特”,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城邑建立在南山下,似乎饮食起居都与山不能分离。四方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靠近终南山的城郭,也没有比扶风更近的了。在距山最近的地方探求山的最高处,那情势一定会得到。但太守住在这里,却不曾知道山的情况。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有所损益,但情理是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建筑凌虚台的原因。 当它还没有建筑的时候,太守陈公拄着杖,穿着鞋,在山下徜徉游玩。看到高出于林木之上的山峰,重重叠叠,犹如人在墙外行走,可在墙内只能看到他的发髻一样。陈公说:“这里一定有奇异的地方。”就派工匠在山前开凿一个方池,用挖出来的土筑成高台,以高出屋檐为限止。尔后,登上高台的人,恍惚不知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峦踊跃奔腾而长出来的。陈公说:“这个高台应该称为‘凌虚’台。”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他的佐吏苏轼,请他写一篇记文。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废弃兴盛成就毁坏,是无从知道的。从前,这里是荒草野地,霜露覆盖着,狐狸、毒蛇出没无常。在那时,哪里知道会有今天的凌虚台呢?废兴成毁交相更替,以至无穷无尽,那么这个高台是否再变成荒草野地,也是不能预知的。我曾经同您登台远望,它的东面是秦穆公的祈年宫、橐泉宫;南面是汉武帝的长杨宫和五柞宫;北面则是隋代的仁寿宫、唐代的九成宫。回想它们当时兴盛的状况,那种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气势,哪里只是超过凌虚台百倍呢?但是,几世之后,要想看到它们大致的样子,连破瓦断墙都没有了,已经变成长满庄稼的田地和荆棘丛生的荒丘了,更何况这一类土台呢?这类土台尚且不能保证它长久存在,何况人事的得失是那样迅速来去呢?如果有的人想要以此向世人夸耀而且感到自足,那就错了。大概世上有足以依靠的东西,而不在于土台的存亡。”  我向陈公说过之后,回来就作了这篇记文。     14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