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教育知识大全绕口令《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正文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10-19 01:28:07]   来源:http://www.kgf8.com  绕口令   阅读:8880

概要: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上流又有刘封、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总之,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标签:绕口令大全,绕口令练习,http://www.kgf8.com

  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上流又有刘封、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窝弓射猛虎  安排香饵钓鳌鱼  总之,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弥衡出使荆州说刘表,弥衡击鼓骂曹。第40回曹操拟南征刘表、孙权,孔融谏阻。曹操不纳,孔融叹息这是“以至不仁伐至仁”。榔虑密告曹操,并说“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弥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曹操大怒,命人将孔融满门抄斩。该回所引后人赞诗中化用了这副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本书作者为了尊刘贬曹,竟然未给曹操安排一副像样的对联,即使是外人对他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不是对联。而是排偶句。其实,历史上的曹操,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为人熟知的诗人、文学家。而并不怎么会吟诗咏联的诸葛亮及刘、关、张等人,却给他们安排了6副之多,加上外人评价他们的3副,共为9副,爱憎何其分明也!

  乙、辅联四类

  四言以下的短联,由于和上下文结合较为紧密,往往不被当作对联,其实不该如此。本书故事情节中的39副短联大致可以分为论人、叙事、抒怀,明理四大类。

  1、论人:例如第9回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第21回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第36回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第45回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第57回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第64回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第80回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2、叙事:例如第7回蔡瑁、第31回袁绍、第73回吕常均说过“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第13回左右说“枪刀映日,金鼓震天”;第20回董承称刘邦“三载亡秦,五年灭楚”;第28回土人说张飞“招军买马,积草屯粮”;第42回曹操说“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第40回蒯越说“外患未宁,内忧将作”;第65回李恢说马超“四海难容,一身无主”;第116回钟会说“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3、抒怀:例如第2回王允说“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第37回崔州平说“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第56回曹操说“春夏读书,秋冬狩猎”;第101回诸葛亮说“扫清奸党,恢复中原”。

  4、明理:例如第60回刘备说“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第70回郭淮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79回曹丕说“情虽兄弟,义同君臣”,第95回司马懿说“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简洁刻画下的对联

  书中在刻画入物、烘托环境时,常常应用短小精悍的对联,以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此种对联亦未见有人提及,其原因与上文所述的情节中的短联类似。本书此类对联约有71副,长的八言,短的三言,大致可分为人物外貌、内质、动作和外部环境四类。

  1、外貌:例如第1回写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第10回写马超“虎体蕴臂,彪腹狼腰”;第15回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第38回写诸葛亮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第53回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第57回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

  2、内质:例如第一回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第8回写孙策“招贤纳士,屈已待人”;第58回写西凉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第117回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3、动作:例如第5回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第20回写关羽“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第41回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第42回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第55回写东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第7l回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如飘瑞雪”;第87回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第9l回写蜀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4、环境:例如第37回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写景色“山如玉簇,林似银妆”;第41回写襄阳“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第69回写元宵“金吾不禁,玉搔无催”,第9l回写泸水“云收雾散,风静浪平”;第102回写蜀军“鼓角喧天,火炮震地”;第103 回写蜀军“地雷不震,火器无功”;第116回写天气“清风习习,细雨纷纷”。

  章回小说在篇章结构上的对联可分为回目联、回尾联和插入联三大类。

  1、回目联:全书共分120回,就有120副回目联,包括89副七言联和31 副八言联。其作用在于标明章回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对联主要讲求对仗,不大考虑平仄,因此,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的占绝大多数,两者俱差或二者俱佳者均较少。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者如第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二者俱差者如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二者俱佳者如第49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2、回尾联:全书各章回尾除了第l回是七盲绝句,第120回是七言古风、第4、6、12,13、16、48等六回是两句七言诗外,其余112回均是一副七言联。这些诗联,都用“正是”二字引出。回尾联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总结和概括上文,有的还与回目联遥相呼应;二是过渡和提示下文;还有些回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述情节或人物的评论或感叹。例如第8回“冲天怒气高万丈,仆地肥躯做一堆”总结董卓因吕布和貂蝉在一起而大怒,急忙追赶而被来人撞倒一事。第2回“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引出曹操对何进的一番话语;第3回“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既总结上文丁原被吕布杀害,又引出下文袁绍寓京回冀州;第27回“六搏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既总结上文沿途六将被关羽斩杀又引出下文夏侯惇一彪人马赶来,还呼应回目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100 回“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就是对本回诸葛亮用减兵添灶法瞒过司马懿安全退兵汉中的感叹。

  3、插入联: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插入一副对联,或评点、或感慨、或褒、或贬;也用“正是”引出,全书共有2副:第16回辕门射戟,在吕布搭箭扯弓后,插入“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赞扬吕布身强力壮,射拄神奇;第42回大闹长坂桥中,在夏侯杰被张飞喊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全军回身逃跑后,插入“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桩夫,难听虎豹之吼”。称颂张飞的英雄气概。

上一页  [1] [2] 


Tag:绕口令绕口令大全,绕口令练习教育知识大全 - 绕口令
  上一篇:妙趣横生的回旋联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