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孔子在这里给予子孙后代留下了“居安思危”这一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仅以上举例便可窥见,孔子读《易》读出的心得确是伟大创新。 4。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
孔子,标签:历史名人故事,http://www.kgf8.com
孔子在这里给予子孙后代留下了“居安思危”这一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仅以上举例便可窥见,孔子读《易》读出的心得确是伟大创新。
4。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5.孔子出行坐什么车?
阿城在《闲话闲说》里说:“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会被捏痛。”还有一位当红作家也说:“孔子如果能生活在今天,他肯定会上电视,不然,像他那样坐牛车四处讲学,太辛苦了。”
在他们的认识中,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孔子坐的是牛车,而非马车。这大概是由孔子的穷困作出的推理,牛比马便宜,孔子只坐得起牛车,不过这种推理未免武断了些。
孔子强调“御”,不仅仅是因为车有运输功能,在征战频仍的春秋时期,士报效国家有时需要作战,而作战起来,一定要会赶车,那所赶的车,当然只能是马车。
据语言学家王力的研究,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但也不是就没有牛车了,古人说“服牛乘马”,就是说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孔子是有车一族也是爱车一族,他在车子上是很要面子的,很难想象他的车子是一辆又破又慢的牛车。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孔子的“专车”是马车。
在所有的弟子中,孔子最推崇最疼爱的是颜回,颜回死后,他悲痛欲绝:“老天啊,这真是要了我的命啊!”当时,颜回的父亲颜路提出一个建议,请孔子卖掉车子,给颜回添置一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椁”。
如果孔子的“专车”是辆“牛车”,应该没有多大的出售价值,只可能是马车,才能换回一口大棺材。
有意思的是,孔子回绝了颜路。
难道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还不如一辆马车?孔子为不能卖车作解释:不管有没有才能,儿子总归都是儿子,谁能不心疼啊?我儿子孔鲤死后也是没有大棺材就下葬了。
还有一条理由,非常坦率,就是他孔子曾经做过官,虽然现在没做了。但是他的身份还保留着,按照当时的礼制,他这个级别的人出行必须坐车,步行就乱套了,是绝对不可以的。
所以卖不卖车子,关系到“礼”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后来独尊儒术、将孔子神圣化的董仲舒更是走向极端,将人进行等级分化:“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背、挑)小人之事也。”
重“礼”的孔子不会坐着“载运货物”的牛车周游各国的,在马车受重视的时代,牛车是“贱车”。当然,以坐牛车为时尚的事情也有,不过,那是在魏晋以后,一是那时江南地区牛多马少,使牛车兴起,二是牛车安稳缓慢,适合养尊处优的士族阶层乘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故事,学科知识 - 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