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习重、难点】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学习目标】1.初步把握寓言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预习提纲】1.字词。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慷慨 不吝啬。闲适 清闲安逸。审美 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风韵 优美的姿态神情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2.关于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3.反复朗读两篇寓言,试完成以下问题:①朗读(把握文意,揣摩语言)②复述(朗读课文,完整复述)③精缩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④概括寓意(根据文章内容,感悟所学道理)【合作展示】《白兔和月亮》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白兔赏月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预习,标签:七年级语文练习题,http://www.kgf8.com【学习重、难点】
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目标】
1.初步把握寓言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预习提纲】
1.字词。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 不吝啬。
闲适 清闲安逸。
审美 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 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关于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3.反复朗读两篇寓言,试完成以下问题:
①朗读(把握文意,揣摩语言)
②复述(朗读课文,完整复述)
③精缩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④概括寓意(根据文章内容,感悟所学道理)
【合作展示】
《白兔和月亮》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兔赏月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这篇寓言中的用词很是精彩,请同学们找几个赏析一下。
4.本文的结构也很巧妙,“一波两折”,请分析一下。
5.在这篇寓言的最后提到人类,作者有什么深刻的用意?
6.《白兔和月亮》中说到白兔拥有月亮反而不快乐,是不是说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自在吗?
《落难的王子》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我”是王子落难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在了“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局写道:“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在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那,太可怕了’”给人怎样的启示?
5.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检测反馈】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嬉戏 风韵 慷慨 闲适
撤销 禀告 厄运 折磨
行乞 落难 归属
2.根据注音写汉字:
心kuànɡ神怡 阴qínɡ圆缺 心痛如ɡē
险象dié生 得失之huàn( ) 多愁善ɡǎn( )
天灾人huò
3.解释下列词语:
(1)审美:
(2)风韵:
(3)闲适:
(4)得失之患:
(5)泯灭:
(6)厄运:
4.总结寓意:
(1)《白兔和月亮》寓意:
(2)《落难的王子》寓意:
5.加注标点: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 可是 说也奇怪 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 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 这是我的月亮
她牢牢盯着月亮 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乌云蔽月 她便紧张不安 惟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 她便心痛如割 仿佛遭了抢劫 在她的眼里 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 反倒险象迭生 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6.用下列加点词语,仿写一段话: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学习心得】
8.人生寓言
【检测反馈】
1.xī yùn kānɡ kǎi shì chè bǐnɡ è mó qǐ nàn shǔ
2.旷 晴 割 迭 患 感 祸
3.(1)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2)(丰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3)清闲安适。(4)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5)丧失。(6)不幸的命运。
4.(1)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关键是要有一颗平常心。(2)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关键是如何去面对。
5.。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