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初三化学知识要点:常见的盐» 正文

初三化学知识要点:常见的盐

[10-19 22:43:03]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   阅读:8343

概要: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纯净食盐 B.氯化镁 C.碳酸钠晶体 D.氢氧化钠 解析 MgCl2、NaOH固体放置在空气里易吸收水分而潮解,碳酸钠晶体放置在空气里会失去结晶水而风化,前者质量增加,后者质量减少,纯净食盐不潮解.答案为A. 例2 怎样用实验方法来鉴定某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解析 要证明某蓝色溶液是CuSO4溶液,即要证明其中既含有Cu2+又含有SO42-,要证明Cu2+,可用比铜活泼的金属,浸入蓝色溶液后,金属表面将会覆盖红色的铜,而要证明SO42-的存在,则需要加入用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将会出现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但为了看清溶液的颜色,必须先排除溶液中蓝色Cu2+的干扰,可用NaOH使Cu2+沉淀下来.综上所析,采取以下操作:

初三化学知识要点:常见的盐,标签: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http://www.kgf8.com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纯净食盐      B.氯化镁        C.碳酸钠晶体        D.氢氧化钠 解析  MgCl2、NaOH固体放置在空气里易吸收水分而潮解,碳酸钠晶体放置在空气里会失去结晶水而风化,前者质量增加,后者质量减少,纯净食盐不潮解.答案为A.   例2  怎样用实验方法来鉴定某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解析  要证明某蓝色溶液是CuSO4溶液,即要证明其中既含有Cu2+又含有SO42-,要证明Cu2+,可用比铜活泼的金属,浸入蓝色溶液后,金属表面将会覆盖红色的铜,而要证明SO42-的存在,则需要加入用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将会出现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但为了看清溶液的颜色,必须先排除溶液中蓝色Cu2+的干扰,可用NaOH使Cu2+沉淀下来.综上所析,采取以下操作:     例3  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SO4、Na2CO3、NaCl、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将此白色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取上述溶液少许滴加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根据现象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1)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2)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3)               ),若要进一步鉴定是否含有该物质的方法是(4)               . 解析  解此题要熟悉有关物质的性质,CuSO4溶液是蓝色,与题目中无色溶液相矛盾,因此,原溶液中无CuSO4.根据实验现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此气体是CO2,可以确定原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而Na2CO3会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与题意不相符合,因此不可能含有BaCl2.上述实验不能说明NaCl的存在或不存在,所以,NaCl是可能存在的. 可通过下述方法证明: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与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NaCl,反之无NaCl. Na2CO3与AgNO3溶液也能反应,但生成的Ag2CO3溶于稀硝酸,所以实验时,不能只加AgNO3溶液. 解答  (1)CuSO4、BaCl2;(2) Na2CO3;(3)NaCl;(4)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后,取所得溶液少量,依次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固体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固体无NaCl.   例4  A、B、C、D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A、B、D反应后有气体放出,C无明显现象.再把A、D投入B盐溶液中,D表面有B析出,而A没有.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D>C      B.B>D>A>C            C.D>A>B>C       D.D>B>A>C 解析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金属与酸的反应,能制得气体(H2)的金属排在氢前,不反应的金属排在氢后;二是通过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的置换反应,可推知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大于产物中新金属的活动性.因为A、B、D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H2),说明A、B、D均为氢前金属,而C不与盐酸反应,则C为氢后金属.D可以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说明D的活动性大于B,A不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说明A的活动性小于B.综上所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B>A>C,即选D.   例5  等质量的A、B两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右图所示.   (1)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              ; (2)A、B两种金属元素的原子量大小是              ; (3)在Mg和Fe、Zn和Fe、Zn和Cu中,A、B两种金属可能是              . 解析  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内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A用的时间较短,说明A与酸反应的速率快,A是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再由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有Mg>Fe>Zn.Cu与HCl不能产生氢气.   (1)A>B;(2)A>B;(3)Zn和Fe.   例6  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NaCl、KCl、Na2SO4、CaCO3、NaNO3、Na2CO3、MgCl2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Ba(NO3)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另一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也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2)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              ; (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是              . 解析  首先根据物理性质判断某些物质的存在与否,其次再根据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和产生的现象,推断其它物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的是无色溶液,可推知肯定没有CuSO4和CaCO3(CuSO4溶液呈蓝色,CaCO3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当加入Ba(NO3)2时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可推知原混合物一定含有SO42-,又因为CuSO4肯定不存在,所以能提供SO42-的只能是Na2SO4,即Na2SO4肯定存在;另一份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沉淀一定是Mg(OH)2,所以原混合物中肯定有MgCl2,又因为混合物溶于水呈溶液,即不含有不溶物,所以在MgCl2一定存在的情况下,Na2CO3必然不存在,否则会产生MgCO3沉淀,而原混合物中是否有NaCl、KCl和NaNO3通过以上实验无法推断.综上所析,原混合物中肯定有Na2SO4、MgCl2;肯定没有的是CuSO4、CaCO3和Na2CO3;不能确定的有NaCl、KCl和NaNO3. 【课本难题解答】 选择适当的化学式填在横线上. 1.      + Na2CO3 2NaOH+        分析  由盐制碱根据酸、碱盐的通性.只有碱+盐→碱+盐,由此反应物应为可溶性碱,而生成物必为碳酸盐.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由于NaOH易溶于水,则生成的碳酸盐必难溶.因此反应物可选择Ca(OH)2或Ba(OH)2. 2.Ca(OH)2+        CaCO3↓+        分析  根据碱的通性.由可溶性碱制盐可选择酸性氧化物、酸、可溶性盐,由于CaCO3难溶,因此另一生成物是否可溶均可,由于生成CaCO3,因此所加酸为碳酸(不稳定不选择),酸性氧化物为CO2,可溶性碳酸盐可为Na2CO3、K2CO3,但不能为(NH4)2CO3.

上一页  [1] [2] 


Tag: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化学 -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初三化学知识要点:常见的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