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模拟试题高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苏版)» 正文

高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苏版)

[02-14 13:58:1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   阅读:8566

概要: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11、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赢粮而景从。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振长策而御宇内。D.余威震于殊俗。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F.孝公既没。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委,委弃)(2)孝公既没(没,殁,死去)(3)会盟而谋弱秦(谋,谋求。)(4)开关延敌(延,请,迎击)(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 ⑹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A.②③B.③④C.①⑤D.①④1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天下云集响应

高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苏版),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11、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 )

  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振长策而御宇内。  D.余威震于殊俗。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F.孝公既没。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委,委弃)(2)孝公既没(没,殁,死去)(3)会盟而谋弱秦(谋,谋求。)(4)开关延敌(延,请,迎击)(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 ⑹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

  A.②③  B.③④  C.①⑤  D.①④

  1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14.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B.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卫、中山之君也

  D.铸以为金人十二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然后以六合为家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D.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www.kgf8.com

  【乙】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8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20题。(10分)(ht88.com提供)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千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17.“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这些”指什么?为什么说“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答:

  18.“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为别人的村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

  19.“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一句中。“它会变成这样”有什么普遍意义?请结合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考回答。

  答:

  20.土坑“漫长等待的”到底是什么?

  答:

  (四)【甲】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1—24题。(12分)

  (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模拟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苏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