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同步练习高一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正文

高一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02-14 14:27:25]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阅读:8580

概要: 9.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0.D(A项注意诗句的跳跃性,"将变为可爱"不指现实的"欺骗";B项"那逝去的"不指过去,而是现实;C项表达的是坚定的信念。) 11.D(没有拟人的手法。) 三、12.C("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13.C(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 14.C(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四、15.(1)不似春光,胜似春光(2)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3)我却用它寻找光明(4)待到山花烂漫时16.①1919 五四 旧体格律诗 ②渴望自由 俄罗斯 普希金

高一第一单元能力测试,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9.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0.D(A项注意诗句的跳跃性,"将变为可爱"不指现实的"欺骗";B项"那逝去的"不指过去,而是现实;C项表达的是坚定的信念。)

    11.D(没有拟人的手法。)

    三、12.C("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13.C(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

    14.C(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四、15.(1)不似春光,胜似春光(2)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3)我却用它寻找光明(4)待到山花烂漫时16.①1919  五四  旧体格律诗    ②渴望自由  俄罗斯  普希金  俄国文学之始祖    ③闻一多红烛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④匈牙利  裴多菲17.(1)如:我们和祖国,人与故乡,作品与生活等。(2)B解析:(1)本题的答案不惟一,但一定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两个事物。(2)鲁迅先生的《野草》中,作者以野草自居,然而却"憎恶这以野草作为装饰的地面",并不是如这首诗里所歌颂的"母女"关系。

    五、18.山 颜 端 看 寰 间 还 攀

    19.指毛泽东从北京赶来重游昔日革命根据地。

    20.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②欢乐祥和,清幽活泼,而又峭拔耸立(山)

    21.这句话应该和下阙首句连接起来理解。此句是说黄洋界地势险要不足观,可观的是当时人民充满壮志豪情的革命景象。

    22.①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②提出全文的论点(或"中心论点","基本看法")

    23."空壳"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或"不能抒发诗人心灵情怀的语言形式,缺乏诗意的语言形式")

    24.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

    25.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要高度重视语言形式。

    六、26.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27.我圆满的时刻天地明 我翱翔的大海波澜壮阔(意思对即可)

    28.A(1)路灯 (2)树根 (7)肢体 B(6)土地睡了而种子醒着  (9)哲人睡了思想醒着

    七、29.提示:这首小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我意识都很强。比起迷失过自我的父辈们,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然而,做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所以,每个人都应当问一声自己:我,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会把人生航船引向成功的彼岸;准备不充分,也会有帆破揖折的危险。当然,也可以站在大海边渴求波浪,渴求风口浪尖的战斗豪情,对未来做一回畅想的憧憬,像暴风雨来临前勇敢的海燕一样。如果将镜头聚焦别人,那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是一部辉煌夺目的史册,有的是写满了遗憾和沮丧的残片——其中值得思考和回味之处一定不少。面对人生之海,珍重书写吧!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语文同步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一第一单元能力测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