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作文儒家经典三礼对国人性格的影响论述» 正文

儒家经典三礼对国人性格的影响论述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二作文   阅读:8708

概要:小编寄语:儒家思想对国人心里影响深远,那么儒家经典三礼对于国人的性格又有怎样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儒家经典三礼对国人性格的影响论述,供大家参考。摘要:虽然我们所处的是开放性的时代,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礼”是一个思想内涵深刻的概念,同时它也影响着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与形成。关键词:儒家;礼;性格一、礼学的含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涉及的礼的层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而大的则指一切典章制度,还有高于一切典章制度的伦常。礼没有确切的含义,礼学所指也往往不同。礼学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礼经学,而广义的礼学包括礼经学、礼仪学和礼论。二、礼的产生对于礼的产生最典型的儒家的“礼因人情”说。那么,人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先秦至汉代 ,人们所注意到的人情有两个方面 ,一是与基本生存相关的“大恶”与 “大欲”,这一观点以《礼记·礼运》为代表,《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 ,弗学而

儒家经典三礼对国人性格的影响论述,标签:高二作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小编寄语:儒家思想对国人心里影响深远,那么儒家经典三礼对于国人的性格又有怎样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儒家经典三礼对国人性格的影响论述,供大家参考。

  摘要:虽然我们所处的是开放性的时代,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礼”是一个思想内涵深刻的概念,同时它也影响着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与形成。

  关键词:儒家;礼;性格

  一、礼学的含义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涉及的礼的层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而大的则指一切典章制度,还有高于一切典章制度的伦常。礼没有确切的含义,礼学所指也往往不同。礼学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礼经学,而广义的礼学包括礼经学、礼仪学和礼论。

  二、礼的产生

  对于礼的产生最典型的儒家的“礼因人情”说。那么,人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在先秦至汉代 ,人们所注意到的人情有两个方面 ,一是与基本生存相关的“大恶”与 “大欲”,这一观点以《礼记·礼运》为代表,《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 ,弗学而能。……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运》谓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但又说欲与恶是人心之大端 ,可知在七者当中 ,欲与恶是主要方面。人之大恶者,死亡贫苦;人之大欲者,饮食男女。把握了这一点 ,就可以为政 ,就可以取之施之、夺之予之以牧民,这种看法与《尚书·洪范》之所谓“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的说法在取向上一致 ,这种看法应该有着较为久远的基础,《诗·小雅·天保》:“民之质矣 ,日用饮食。”质者,本真也,情实也。获得对人生的这种理解是施政的认识前提。先秦时期人们所讨论的“人情”,还有一个方面是人的道德倾向 ,礼学家们把这个方面也称为人情。 《礼记· 问丧》:“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至于“父在不敢杖”、“堂上不杖”、“堂上不趋”等皆是“孝子之志也 ,人情之实也”。《礼记·三年问》 :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是所谓情者,皆具有明显的文化道德倾向。

www.kgf8.com

  情与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按照礼学家们“托古改制”的说法 ,礼是先王依据人情而创立的。上古圣人创造文明的说法在先秦很普遍,按照这种观点,礼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生活的基本规范,当然也是由圣人或先王所创立,而圣人或者先王制礼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人情。

  三、礼的内涵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 ,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说:“治国而无礼 ,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仲尼燕居》)孔子“礼”的思想是在周礼的基础上损益而成的,并为后世所继承和实践。对于当代社会,它还有没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呢?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孔子之“礼”(下称“孔礼” )的准确内涵 ,纠正人们认识上的一些偏差。

  匡亚明认为,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践和继续改造的礼 ,“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则与仪式”。孔礼富有一种“变化”的特性 ,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它既然不是奴隶制度的专属品,更不可能成为封建制度的专属品。孔礼之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 ,其中既有因其“变化”的特性而不断“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变的部分 ,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部分,才是其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孔礼的多层次内涵 ,以寻绎出真理性、 永恒性的部分。

  孔礼的内涵,可分述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礼仪形式。我国古代有“五礼”(吉、凶、军、宾、嘉 )、“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 )、“九礼”(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 )之说。这些礼仪涵盖了伦理、社交、外交活动等诸多方面,与当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仪的 ,他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争论,以及教育儿子学“礼”的言论,足以反映这一点。《论语·乡党》 更是详细地记载了孔子从日常活动到朝会、出使时的种种守礼行为,充分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形式的重视。物易时移,现代人的生活与古人已经相去甚远,古代礼仪形式的内容大部分已失去实用价值,但是伦理方面(婚、聘、丧、祭 )有很多还是以民间风俗习惯的形式保留下来 ,而社交和外交礼仪,或是经过变革以新的面貌出现,或是为西式礼仪所取代。

  2 .政治制度。“礼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有三个重要原则 ,即“尊尊”、“亲亲”和“男女有别”。所谓“尊尊”,就是按照社会等级,要求低贱者尊崇尊贵者。“尊尊”最重要的是尊君 ,即所谓“事君尽礼 ”。但孔子并不像后儒那样要求盲从君主,他认为臣下的忠心是以君主的守“礼”为条件的。所谓“亲亲”,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而要维护这种“尊尊”、“亲亲”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就必然要求不同的人,在包括从车马服饰到钟鼎盂盘等的器物使用上 ,都要在大小、质地、形制、数量等各个方面加以区别。当人类进入宗法时代,血缘和婚姻这纽带更加得到重视,从而有更加严格的戒律和禁忌。男女有别成了重要的家庭伦理规范。“男女有别”的意义更表现在家庭伦理中“夫妇有别”,各守其义,各尽其责。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作文高二作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作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儒家经典三礼对国人性格的影响论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