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他的幽默天分发挥的淋漓尽致,经常即兴编各种笑话活跃气氛,凡是东坡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笑声,于是,社会上也就传出了许多关于东坡的趣闻轶事。有个故事说,苏东坡经常向钱勰夸口说他喜欢简朴的生活,吃饭时只要有米饭、萝卜和一碗汤就很满足。一天,钱勰给东坡送来请柬,说要请他吃“三白大餐”。东坡很高兴,欣然赴宴。到了一看,“三白大餐”原来就是一碗白米饭,一盘白萝卜,一碗白开水。东坡正要发作,忽然想起自己过去的夸口,才知受了愚弄。几天后,东坡也送给钱勰一张请柬,邀请他到府上吃“三毛宴”。宾主落座后,东坡指着空桌子大言不惭地说:“咱们这就吃吧。‘三毛宴’就是毛米饭、毛萝卜,毛汤。你千万不要客气啊。”(毛在当时与没读音相同)话音刚落,两人便相视开怀大笑。东坡一挥手,一桌丰盛的美味已经摆在面前。两人觥筹交错,不亦乐乎。28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还有个故事说,有一天东坡酒足饭饱后,拍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家里的女人,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一个侍女说:“这里面装着一肚子学问。&r
关于苏轼的故事,标签:高二作文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他的幽默天分发挥的淋漓尽致,经常即兴编各种笑话活跃气氛,凡是东坡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笑声,于是,社会上也就传出了许多关于东坡的趣闻轶事。
有个故事说,苏东坡经常向钱勰夸口说他喜欢简朴的生活,吃饭时只要有米饭、萝卜和一碗汤就很满足。一天,钱勰给东坡送来请柬,说要请他吃“三白大餐”。东坡很高兴,欣然赴宴。到了一看,“三白大餐”原来就是一碗白米饭,一盘白萝卜,一碗白开水。东坡正要发作,忽然想起自己过去的夸口,才知受了愚弄。
几天后,东坡也送给钱勰一张请柬,邀请他到府上吃“三毛宴”。宾主落座后,东坡指着空桌子大言不惭地说:“咱们这就吃吧。‘三毛宴’就是毛米饭、毛萝卜,毛汤。你千万不要客气啊。”(毛在当时与没读音相同)话音刚落,两人便相视开怀大笑。东坡一挥手,一桌丰盛的美味已经摆在面前。两人觥筹交错,不亦乐乎。
28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还有个故事说,有一天东坡酒足饭饱后,拍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家里的女人,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一个侍女说:“这里面装着一肚子学问。”东坡摇摇头。另一个侍女说,装的是一肚子漂亮诗文。“不对,不对。”东坡仍然摇头。最后,聪明的朝云说:“你的腹中装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会心地看着朝云笑道:“知我者,朝云也!”
29司马光 “司马牛”——据理力争
虽然此次回京,苏东坡获得了极高的名望,生活也特别惬意,但是政治斗争的漩涡又把他卷了进去。司马光重新执政后,出于狭隘的党争之私见,开始全面废除新法,当时号称“元佑更化”。新法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是也有许多合理的地方。现在,毫无选择地彻底废除新法,显然对老百姓很不利。 虽然过去苏东坡是反对新法的中坚分子,但是,近十多年来,做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得以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合理的地方。所以,这时苏东坡毅然站出来反对“元佑更化”的倒行逆施。 他多次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全面废除新法。据说有一次他和司马光为废除新法的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得面红耳赤也没法说服司马光,情急之下,他居然在朝堂之上对着司马光大叫:“司马牛!司马牛!”弄得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苏东坡的态度使旧党人士对他极其不满,视他为异己分子,开始有意排挤他,有人甚至把他比作另一个王安石。在新党当权时,东坡被视为旧党领袖,受尽迫害。现在旧党上台了,他却仍然被视为异己,遭受排挤,这真是造化弄人啊!
30子于是日歌,则不哭——生性放达
这时,他又和著名理学家程颐之间发生了抵牾,并进而演化成了“蜀洛党争”。
其实,东坡和程颐并没什么大过节,两人的矛盾都只是因为一些小事。司马光死后,官员们参加了一次庆典活动后又去吊唁,程颐认为刚参加庆典唱过歌,又去参加悲哀的吊唁活动,与古礼不合,就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说: “难道你们没念过《论语》吗?《论语》上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怎么可以刚唱完歌就去吊唁司马温公的亡灵?这实在是有违礼法。”
生性放达的苏东坡哪里受得了程老夫子的这付道学气,反唇相讥道: “《论语》上并没有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啊!”
于是,不顾程颐的反对,东坡带着大家到司马光家中去吊唁。吊唁结束后,他还当着众人的面,用嘲弄的口吻说:“诸位是否觉得,程夫子跟汉代那个迂腐鄙陋的俗儒叔孙通有得一比呢?”
大家哄堂大笑,程颐被弄得满脸通红。从此,两人之间就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苏东坡是个很淡泊的人,虽然他不经意得罪程颐引起“党争”,但他并不是个喜欢拉帮结派,搞政治倾轧的人,“蜀洛党争”给他的精神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再加上旧党的排挤已经使他心灰意懒,于是就请求出京去地方官,最后终于获准出任杭州知州。
八、四任知州、立业为本
31 名利官场虚飘飘
元佑四年(公元一○八九年)七月,苏东坡到达杭州出任杭州知州,这是他第二次做这个官。
杭州的衙门在城市中心,但是苏东坡却喜欢在较有诗意的地方办公,所以他常常住在离城十五公里的山里处理公务。有时候,他又把办公室搬到西湖的画船上,边饮酒品茗,欣赏西湖美景,边下笔如风,批阅各种公文。每天红日衔山的时候,他悠闲地骑马回家,杭城的老百姓站在道路两旁,欣赏这位大才子的风采。
他有一首民歌体的诗《虚飘飘》可以表达对名利官场的看法:
虚飘飘,画檐蛛结网,银汉鹊成桥。
尘渍雨桐叶,霜风飞柳条。
露凝残点见红日,星曳余光横碧霄。
虚飘飘,比浮名利犹坚牢。
32东坡画扇 心系百姓
东坡在杭州做官期间,做了许多被人们津津乐道有趣的事情。
有一个商人因为欠债被告到东坡这里。东坡问他为何欠债不还,被告说他是开扇子店的,今年天气阴雨连绵,一把扇子都卖不掉,所以根本没钱还债,并非是成心赖帐。东坡听罢此话,停顿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计上心来,对那人说:“快回去拿些扇子来,我帮你卖。”
那人回去拿来二十多把扇子,放在东坡的案前,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不知他卖的什么关子。东坡摊开纸扇,拿起笔墨,唰唰唰,顷刻之间就在这二十多把扇子上画满了枯松瘦竹等各种小画。东坡先生题了画的扇子,那可是价值连城,那人抱着扇子刚出衙门,就被闻风而来的收藏家们高价抢购一空。其实,像这类事情只是苏东坡在杭州时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33赈灾减赋 造福一方
在这个时期,他还为杭州做了许多造福百代的大事。
苏东坡刚到杭州,就遇到严重灾情,先是闹水灾,接着又是旱灾,水旱之后又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东坡一方面请求朝廷赈灾减赋,一方面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拨出专款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公立医院,在受灾期间就救治了一千多名病人。在苏东坡的积极组织下,灾情得到有效缓解。灾情结束后,东坡又大兴土木,改造市政建设,使杭州焕然一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