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历史条件:(1)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2)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3)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探索与争鸣(材料略)(1)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青年马克思的认识答: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动下,马克思刻苦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亲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关心人类的疾苦,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工人的苦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使下,马克思不畏种种迫害,不计个人得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人的解放、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你有过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吗?谈谈你的价值取向。开放性题目,可以畅所欲言。建议: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在
高二历史练习册第五册答案详解,标签:高二历史同步练习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2、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历史条件:
(1)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2)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3)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探索与争鸣
(材料略)
(1)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青年马克思的认识
答: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动下,马克思刻苦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亲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关心人类的疾苦,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工人的苦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使下,马克思不畏种种迫害,不计个人得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人的解放、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你有过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吗?谈谈你的价值取向。
开放性题目,可以畅所欲言。建议: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在认可价值取向多元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考虑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要有社会责任感。
第十三课
(一)练习与测评
1、“三月十八日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社会矛盾激化;色当战役中法国战败,在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下,巴黎爆发了以工人为主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资产阶级建立了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无力抵挡德军的继续入侵,被迫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和约,割地赔款。巴黎工人对临时政府的无能和卖国行为不满,再加上巴黎被围期间人民生活困苦,工人渴望尝试建立另一种制度来摆脱困境,为此组建国民自卫军,准备夺取政权。 1871年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防守要塞,引发工人起义,这就是三月十八日革命。
2、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中,哪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答:
1.“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人民政府人民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基本政治原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借鉴意义。
2.“公社委员及所有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工人与公职人员的经济平等,对防止公职人员的腐败具有借鉴意义。
3.“实行免费劳动介绍、禁止克扣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立法”,对于建立公正、公平、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和世俗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对于今天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体现社会主义平等,具有借鉴意义
5.“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和侵略战争”,对于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四课
(一)、读图学史
从拓荒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利坚民族那种坚忍不拔、革新进取、勤俭奋斗的民族精神。
(二)、练习与测评
1、填写下表,整理19世纪中期以前美国领土的主要变化。
独立战争初期: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约80万平方公里。
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让美国取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那一地区,美利坚合众国的边界是:先后北接加拿大和大湖区,东滨大西洋,南接佛罗里达,西至密西西比河东岸,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
19世纪中期:在1783年的领土基础上增加了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俄勒冈、新墨西哥在内的广大领土,形成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的领土范围。
2、简述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其领土扩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激烈。表现为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一系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
(3)1860年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点燃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索。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三)探索与争鸣
阅读下列林肯的演说词:
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 ——1856年副总统候选人竞选演说
我们无意干预各蓄奴州所行之奴隶制,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我认为我既无这样做的合法权力,也没有这样做的意向。 ——1861年就职演说
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863年葛底斯堡演说
上述材料中,林肯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材料一林肯反对奴隶制,呼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
材料二对奴隶制存在的默认,无意去干涉或废除奴隶制;
材料三表明林肯坚决为美国的自由民主而斗争的决心,坚决铲除奴隶制。
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完全是根据美国在19世纪中期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林肯在1856年的演说中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在1861年的就职演说时默认奴隶制的存在是因为面临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林肯把维护联邦的统一视为最高目标,希望维护稳定和统一,在联邦的框架内,通过法制的途径解决奴隶制问题,不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在1863年时战争早已打响,在人民群众推动下,为了赢得广大黑人奴隶的支持,更为了美国人民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实现,维护联邦政府,林肯废除奴隶制。
总而言之,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林肯始终在为维护联邦统一,为废除奴隶制、使美国赢得真正的自由而不懈努力,其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期间,为了避免战争,维护联邦统一而对奴隶制所做的妥协,被历史证明是失策且不必要的。林肯在挫折面前,调整了政策,并最终为废除奴隶制而殉职,永远为人民所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