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这道题的核心问题是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流域的开发方向、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必修三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就是在探讨流域的综合开发,人教版教材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高考题以某虚拟区域为例。区域不同,但探讨问题的角度完全相同,都是流域的地理特征分析→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对美国田纳西河一些具体区域事实的学习上,而没有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这道题对于学生就会觉得难了,难点在于学生缺乏答题角度或踩分点不全,反之学生答题则很轻松。从2007年广东省地理X科高考题来看,几乎每一道综合题都是建立在区域上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的考查,如31题“南北美洲的区域差异分析”,32题&
地理《必修三》教学反思,标签:高二地理教学资源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
这道题的核心问题是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流域的开发方向、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必修三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就是在探讨流域的综合开发,人教版教材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高考题以某虚拟区域为例。区域不同,但探讨问题的角度完全相同,都是流域的地理特征分析→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对美国田纳西河一些具体区域事实的学习上,而没有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这道题对于学生就会觉得难了,难点在于学生缺乏答题角度或踩分点不全,反之学生答题则很轻松。
从2007年广东省地理X科高考题来看,几乎每一道综合题都是建立在区域上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的考查,如31题“南北美洲的区域差异分析”,32题“云贵高原的区域发展问题”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应用地理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不论是部门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落脚点必然是具体的区域、具体的空间。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一标多本的形势下,各版本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差异明显。教材的案例是否就是高考试题的选材?我们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在高考试题选材更加广泛、考题综合性更加突出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是教材案例中具体的区域事实?还是事实之外蕴含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课程标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案例的基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认为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教学反思三:一节研讨课带来的思考——谈必修三复习的有效方法
市教育局在9月下旬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到农村的教研活动,教研员通知我准备一节高三的复习课。和当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联系之后,得知他们的进度是该讲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于这一章是必修三模块的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主题,所以对于这节复习课我的定位是侧重必修三复习方法和复习思路的指导。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课题及课型: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复习课
(二)本章内容的课标要求:1.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2.活动建议: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如何打算?为什么?
(三)本章内容的考纲要求: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是本章复习的第一节课,旨在给学生一个对本章内容的总体认识,了解中国主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探讨此类问题的基本角度、基本方法。
www.kgf8.com (五)教学过程:
1、展示教学主题、课标要求、考纲要求
2、寻找人教版教材的主要案例,展示其他版本教材所选案例
教材
人教版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3.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湘教版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中图版
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
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思考一:常见的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有哪些?
思考二:以我国为例,说明这些类型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主要发生的区域?
3、体会历年高考题(2~3道高考试题)
师生分析:(1)区域:具体区域和虚拟区域
(2)考查的主要角度:环境条件、原因分析、基本规律、人地协调的措施等
(3)考查的主要方式: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应用等
结论:“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这一主题可以多区域、多角度的考查,高考主要侧重的是对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4、回归课本,总结规律
(1)学生阅读教材案例
(2)师生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规律
a.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
b.资源的作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
5、新案例分析——水土流失、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湿地的合理开发等,学生可以自由选题
6、课后练习:习题来源是历年有关高考题、模考题;各练习册精选新题
必修三的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由于其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完全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复习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复习中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学过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缺乏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过程。这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没有意识到原理教学应该是必修三复习的主要侧重点。这使得必修三的复习有如鸡肋:抓教材案例似乎对于高考没用,不看教材案例又有些担心。其实如果我们把握了必修三教学的核心及近年来高考的特点,那我们就会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在立足课本的同时,更会站在高起点上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高考的实战检验,我认为必修三的有效复习可以分五步走:1.了解考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过程不偏离方向;2.利用历年高考试题和各地模考试题分析某类问题的考试方向、考查重点,学生复习有侧重点,提高效率;3.回归课本,找基本规律,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理论的升华; 4.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的其它案例的再剖析,达到举一反三的复习目的;5.典型例题的练习与讲解,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回想2004~2007我所经历的三年新课程历程,感到有不少收获,也有很多遗憾。我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才能进一步地推进我们的教学,使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