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高考语文复习的第一步应当是复习巩固课文。在巩固课文的基础上(或者同时)梳理知识点、能力点,进行有关单项训练,最后进行综合训练。过早进行综合训练、甚至以做大量模拟试题代替系统复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是载体,更是基础 首先,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巩固课文是语文复习的基础。应当通过复习课文,梳理知识点,构建和完善语文知识体系,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比如,“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掌握,要借助《病梅馆记》等课文的复习。 文言词汇,也要通过课文的复习来积累。常见文言词的常用义项大部分出自课文。例如200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试题:解释“宽备言其状”中的“备”(答案:详尽)。“备”的常用义项有:(1)完备,详尽。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如: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防备,戒备。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秦晋殽之战》)(4)准备,预备。如: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5)设备,设施。如:故事因于世而
高考语文复习 先查一下课文内容有没有扎根,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高考语文复习的第一步应当是复习巩固课文。在巩固课文的基础上(或者同时)梳理知识点、能力点,进行有关单项训练,最后进行综合训练。过早进行综合训练、甚至以做大量模拟试题代替系统复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是载体,更是基础
首先,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巩固课文是语文复习的基础。应当通过复习课文,梳理知识点,构建和完善语文知识体系,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比如,“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掌握,要借助《病梅馆记》等课文的复习。
文言词汇,也要通过课文的复习来积累。常见文言词的常用义项大部分出自课文。例如200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试题:解释“宽备言其状”中的“备”(答案:详尽)。“备”的常用义项有:(1)完备,详尽。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如: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防备,戒备。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秦晋殽之战》)(4)准备,预备。如: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5)设备,设施。如: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6)全部,完全,尽。如: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备”的这6个常用义项,除“设备、设施”出自非课文外,其余5个出自课文。应当在复习课文时注意它们的各种用法,然后加以归纳(或者借助现成的资料),集中掌握。
是出处,更是要点
其次,近年来,语文高考有较多出自课文的试题。200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直接出自课文的试题有16分。涉及课文作者鲁迅、朱光潜、白居易,涉及课文中的人物马克思、爱因斯坦,名句默写出自课文《〈论语〉七则》、《兰亭集序》、《终南山》、《雨霖铃》、《小石潭记》、《题西林壁》等,文言词的用法出自课文《鱼我所欲也》、《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鸿门宴》、《师说》等。还有一题联系课文写法:本文(《春声和春深》)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不同,请加以评析。(答案: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这样的试题,不熟悉课文是回答不出的。
200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直接出自教材的试题占14分。例如判断是否通假字:“父没,或劝之仕”中的“没”,同“殁”,是通假字,见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卒供役而还”中的“卒”,终于,非通假字,见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句子:“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答案: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比”:等到。“谒”:拜见。“再拜”:拜两次。“咎”:过失。这些词分别见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是查漏,更是提升
可见,课文的掌握对于高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过去课文的学习,或多或少有薄弱环节,或多或少有遗忘。这就需要通过复习来弥补薄弱环节,恢复遗忘的知识。例如2008年春考试题: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答案:《项链》结尾写佛来思节夫人告诉玛蒂尔德:“我那一挂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戛然而止,未写玛蒂尔德的反应和事态的发展,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徜徉于许多可能发生的情境之中。这是“留白”艺术的魅力。)《项链》是高二课文,许多同学当时没有学好或者现在已经遗忘。这些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复习来弥补。
复习巩固课文应当做到:现代文了解其作者,掌握其主旨、主要写法和语言特点;文言文了解作者等与课文有关的重要文学文化常识,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读其他重要课文,掌握文章的主旨、主要写法、语言特点,特别是能逐字逐句解释翻译,做到在解答课外文段的释词译句题时,能迅速反应出此题所运用的知识出自那一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