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51、微言大义:微: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52、怨天尤人:尤:怨恨,归咎。抱怨天,埋怨人。指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归咎于客观。 53、无稽之谈:稽:考查。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54、相得益彰:彰:显著。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 55、言近旨远:旨:意思。言词简单浅近而意旨宏大深远。 56、义形于色:形:表现,显现。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 57、追亡逐北:北:战败逃跑的敌人。追击战败逃跑的敌人。也说“追奔逐北”。 58、素不相能:素:一向。一向合不来。 59、穿凿附会: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生拉硬扯,强作解释。 60、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唐诗鉴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
备考2017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晨读材料(四),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51、微言大义:微: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52、怨天尤人:尤:怨恨,归咎。抱怨天,埋怨人。指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归咎于客观。
53、无稽之谈:稽:考查。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54、相得益彰:彰:显著。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
55、言近旨远:旨:意思。言词简单浅近而意旨宏大深远。
56、义形于色:形:表现,显现。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
57、追亡逐北:北:战败逃跑的敌人。追击战败逃跑的敌人。也说“追奔逐北”。
58、素不相能:素:一向。一向合不来。
59、穿凿附会: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生拉硬扯,强作解释。
60、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唐诗鉴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昔人探讨创作问题,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 www.kgf8.com
「辅助阅读」高三语文复习从“读”开始
“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取得复习效果的基本条件:“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获得知识的主要目的:“读”易引发联想――融会贯通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你有朗读的习惯吗?你有天天朗读的爱好吗?你从朗读中获得过愉悦或惊喜吗?
我们期待着寻觅好策略、好方法、好技巧。其实这种策略、方法、技巧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读”。
这里所说的“读”指的是具体的、狭义的“朗读”:读现代文,读文言文,读古诗词,读优秀作文。这里所指的“读”是有声、有情地朗读或轻读。
读文言文可以增强“语感”,读诗词可以品尝“情感”,读散文可以品味“美感”,读议论文可以揣摩“逻辑感”。言之确凿,言之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