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指导2017年高考语文新变化详解» 正文

2017年高考语文新变化详解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阅读:8297

概要:(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遣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答案】B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答案】D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杖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作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答案】D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并不取回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答案】C5.找出文中描写李疑侍奉病中景淳的语段(把该语段开头两字和结尾两字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用

2017年高考语文新变化详解,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遣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答案】B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杖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作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答案】D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并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答案】C

  5.找出文中描写李疑侍奉病中景淳的语段(把该语段开头两字和结尾两字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用现代汉语写出李疑的行为表现。

  ①语段: ……

  ②行为表现:

  【参考答案】

  ①语段:

  延就 颜面

  ②行为表现:

  请景淳坐下;为景淳打扫房间;请医生;亲自煮粥熬药;每日问病;每日为景淳换洗沾有大小便的卧具和衣物;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1.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答案】① C ② A

  2.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017年高考语文新变化详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