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第三封信,李开复定位“成功、自信、快乐”。他试图使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中得到自信快乐,从自信中得到快乐成功,从快乐中得到成功自信。他举例说,微软总部有1千多名中国人,但进入管理层的凤毛麟角,其比例低于印度人。微软高层观念,中国人可以当优秀工程师,但做不了管理者。该结论来自“中国人开会不说话”,美国人视不说话等同没思想。李开复将不善表达归结于教育的失败。应试教育、排名文化、机械记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情力,还导致个人竞争,破坏团队合作。如果从清华和麻省理工各选10名学生进行编程比赛。若是个人比赛,可能难分上下;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清华肯定大败。 为了与更多的中国学生互动交流,2004年7月,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www.kaifulee.com)”开通。当年,李开复回信2000多封。 第四封信,李开复这样开头:2005年2月10日,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一封学生来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三),标签: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第三封信,李开复定位“成功、自信、快乐”。他试图使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中得到自信快乐,从自信中得到快乐成功,从快乐中得到成功自信。他举例说,微软总部有1千多名中国人,但进入管理层的凤毛麟角,其比例低于印度人。微软高层观念,中国人可以当优秀工程师,但做不了管理者。该结论来自“中国人开会不说话”,美国人视不说话等同没思想。李开复将不善表达归结于教育的失败。应试教育、排名文化、机械记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情力,还导致个人竞争,破坏团队合作。如果从清华和麻省理工各选10名学生进行编程比赛。若是个人比赛,可能难分上下;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清华肯定大败。
为了与更多的中国学生互动交流,2004年7月,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www.kaifulee.com)”开通。当年,李开复回信2000多封。
第四封信,李开复这样开头:2005年2月10日,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一封学生来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开复老师:就要毕业了,回头看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要说收获的话,就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这封信道出不少大三、大四学生心声。李开复写道:我的经验是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做好7项计划——自修之法、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这7点,临毕业时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有位中国家长抱怨:“你们到底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都不会用。”我道:“电脑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后仍管用,但我们能保证你的孩子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方法。”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说:“如果丢掉了学过的东西,那么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剩下来的东西就是自学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有些同学羡慕我在读书时幸遇获得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他并没教我多少知识,仅是指出方向。他让我悟出学习的四个境界: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无师自通、融会贯通。
2005年2月,李开复撰写第五封信。信中写道,在“开复学生网”上,我每天都看到“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这样的被动思维。中国父母、老师习惯越俎代庖帮孩子设计人生规划。孩子从小亲近“从上”、“从众”,疏远“自主”。我认识不少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子,很聪明,但无思想。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人难在现代企业中立足。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已将语音识别率从40%提高到80%.有老师认为我往后做的事,是写好博士论文拿到学位。但我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只是机遇,而不是答案,因为80%识别率绝不是最佳结果。而且,每个研究机构都在学习、使用我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如果此时埋头写论文以求尽快毕业的话,别的学校或公司很快就会超过我。所以,我不能停步。那时,我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小时,将识别率从80%提高到96%.我毕业之后,这个系统多年蝉联全美语音识别评比冠军,198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重要发明之一”。由此我悟得,生之旅途上,你是自己惟一的司机,不要让别人操纵你的人生之车。
涉足教育越深,李开复越发认识学生病根源自教育理念与体制。2001年10月,就中国教育现状,李开复致信李岚清。网站开通一年余,李开复每天至少上网一小时与学生谈心,答疑解惑。
4、复旦老校长的女子教育观
1927年秋,复旦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生。在中国的大学中,这是一个迟到的举措,但在私立时代的复旦大学,却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因为李登辉校长原本不赞同男女同校。
但李登辉在社会上仍竭力提倡改良女子教育,培养儿童良善之基础。目睹了四十余年中国现代教育的得失后,晚年的李登辉意味深长地指出:现代女子,与往昔不同,得享与男子同等的高等教育。人类进化,男女同负其责,但女子有兼顾家庭之必要。若专重与男子相同之普通学科,则势必家务废弛,有顾此失彼之害。关于后代青年之基本教育,有句英国谚语说得好:“摇动摇篮之手可治天下”。大凡国家所依赖之民族,其个人体育、智育、德育三大要素之养成,全赖母教。培养健全国民基本教育之职,既属于母亲,而其子女幼时所受影响,关系其一生事业甚大,则母教问题之重要,实为任何问题所不及,若以男女教育相提并论而欲获良好结果,实不可能。对于女子,如何施以适当之教育,成为贤妻良母,较之使其成为政治专家,或科学专家,重要得多。
这些言论,在今天的女权主义者看来可能不合时宜,但在我看来,依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对于如何补救现代女子教育之弊,李登辉校长的观点不无借鉴意义。
5、懂得换算
当前世界谷物(给大多数人提供卡路里)的产量,约为20亿吨/年,这足以养活100亿以谷物为主食的亚洲人。而同样的谷物却只能养活25亿以肉为主食的美国人,因为他们将大部分谷物用来喂养家畜和家禽。据保守估计,生产一斤牛肉需17斤黄豆,250斤马铃薯;饲养一只鸡吃掉的蛋白质是6个人的所需;而肉食转化为卡路里的效率不及谷物的30%.弄明白这中间的换算关系,也就会认同如下的结论:三只牲畜养活世界人口平均不到0.8人。
我们的人口绝对数每年都在增加,如果再加上我们拼命在能量金字塔的等级中上移的努力,我们则每年都需增加农田、抽取更多的地下水,而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向西方看齐的饮食方式实际上是在减少(或者说浪费)我们的农田面积以及淡水储备,使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更趋狭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