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初二语文学习指导《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友)》练习题» 正文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友)》练习题

[11-27 05:10:03]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二语文学习指导   阅读:8469

概要:参考答案一、1.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2.《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三苏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信给谢中书的信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1)对偶(2)对偶,借代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二、13.(1)具备、具有(2)做,此意为“画”14.胸有成竹(或“成竹在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友)》练习题,标签:八年级语文学习指导,http://www.kgf8.com

  参考答案

  一、

  1.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

  2.《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 书画 苏洵 苏辙 三苏

  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信 给谢中书的信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1)对偶 (2)对偶,借代

  7.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二、13.(1)具备、具有 (2)做,此意为“画”

  14.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或“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作画,写文章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

  1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6.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7.略(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

  18.A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资料链接》》》》

  • 《爱莲说》重点语句分析
  • 陶渊明《杂诗四首》原文 
  • 《古诗四首》练习题 
  • 初二语文上册《诗四首》课文简析 
  • 初二语文《诗四首》词语解释
  •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内容分析 
  •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比较练习
  •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 《三峡》教学反思3则 
  • 《三峡》内容分析
  •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注释 
  • 《杜甫诗三首》内容分析
  • 《杜甫诗三首》自主练习 
  • 《大道之行也》句子翻译 
  • 《大道之行也》词语解释 
  • 《大道之行也》内容大意
  • 《核舟记》重点句子翻译
  • 《核舟记》课内阅读练习 
  • 《核舟记》词语解释 
  • 《核舟记》内容大意 
  •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指导
  • 《桃花源记》译文
  • 《桃花源记》课文分析 
  • 《桃花源记》内容大意 
  • 《桃花源记》词语解释
  • 《桃花源记》课内阅读训练 
  • 《桃花源记》重点语句解析 
  • 《你一定会听见的》词语解释
  •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友)》练习题 
  •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友)》课文分析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指导 

上一页  [1] [2] 


Tag:初二语文学习指导八年级语文学习指导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学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友)》练习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