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指导漫谈咏物小诗的创作» 正文

漫谈咏物小诗的创作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阅读:8372

概要: 大自然是充满灵性的。 咏物诗是指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大多是标题形象化的引申,也可是作者产生联想的纽带和基础。其主要的特点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假物喻理,它往往是从寻常的物象中发现新奇的东西,或含哲理,或寓褒贬,或讽喻规劝,或赞美讴歌,给人以科学的熏陶,艺术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两句咏物小诗的尝试,大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鸟兽虫鱼甚或鸡毛蒜皮,针头线脑均有涉猎,迄今已创作了一千余首,出过三本小册子。其中,多是观察的产物,思索的结果,灵感的逮捉,思想的火花。物与神会,迁想妙得,有发现的快感,有顿悟的喜悦,更不乏精神的洗礼与升华。有关这类小诗的创作,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手法: 一,象征体 象征体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和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的艺术手法。如竹子象征虚心,松柏象征坚贞,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运用这一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事例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摹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境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如《

漫谈咏物小诗的创作,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大自然是充满灵性的。

    咏物诗是指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大多是标题形象化的引申,也可是作者产生联想的纽带和基础。其主要的特点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假物喻理,它往往是从寻常的物象中发现新奇的东西,或含哲理,或寓褒贬,或讽喻规劝,或赞美讴歌,给人以科学的熏陶,艺术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两句咏物小诗的尝试,大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鸟兽虫鱼甚或鸡毛蒜皮,针头线脑均有涉猎,迄今已创作了一千余首,出过三本小册子。其中,多是观察的产物,思索的结果,灵感的逮捉,思想的火花。物与神会,迁想妙得,有发现的快感,有顿悟的喜悦,更不乏精神的洗礼与升华。有关这类小诗的创作,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手法:

    一,象征体

    象征体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和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的艺术手法。如竹子象征虚心,松柏象征坚贞,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运用这一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事例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摹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境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如《西瓜》:“谁先成熟了/就先拿谁开刀”;《向日葵》:“脑袋被砍掉了/仍振臂高呼  太阳万岁”;《木偶》:“操纵你行动的人/躲在幕后”等等背后蕴含的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

    二,双关体

    双关就是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使某些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构成双重意义。一般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恰当地运用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如《含羞草》:“生性多愁善感/任何指责也接受不了”;《骨头》:“吻你/是想得到一点油水”;《蚊子》:“人们太吝啬了/连一点血都怕出”。其中的“指责”,“油水”,“血”等都是双关。古诗里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晴”和“情”即使典型的范例。 www.kgf8.com

    三,格言体

    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形象生动,易于传诵,充满了思想和智慧。格言体就是借助格言的内质和特点创作的。如《奖状》:“金钱买不到荣誉/成绩来自艰辛的付出”;《萤火虫》:“与其盲目的去追星/不如把自己变成一颗星”;《糖果》“人  往往是在/甜言蜜语中毁灭的”。直抒胸意,一吐为快,且有一定的警醒及教育作用。

    四,寓言体

    寓,“寄托”的意思。就是将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寓于虚构的动植物上,表现关于对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和教训。一般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如《狐狸》:“趁老虎不在时对狮子耳语/兽中之王不过是人们的恭维罢了”;《兔子》:“眼睛都哭红了/尾巴还是越来越短”;《马蜂》:“谁敢捅老子的窝/我就叫他鼻青眼肿”等就贴切入微,让人回味。

    五,对联体

    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体就是利用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写出的结构对称,节奏鲜明,文字精炼的作品。如《算盘》:“蹦上窜下拨弄事非/挣多论少颠倒黑白”;《大蒜》:“各怀心事彼此依赖/机构臃肿相互扯皮”;《泥土》:“塑成神像受人膜拜/铺在路上被人践踏”等等就是字数相等语义相关的对联体。

    六,俗语体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俗语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如《狗》:“玩忽了看门的职守/熟人好办事”就是成语“玩忽职守”的阐述;《晕》:“日月佩带的项圈/预示着风雨的来临”就是气象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注解;《桑葚》:“红得发紫的时候/正是走向堕落的时候”就是歇后语“熟透了的桑葚——红得发紫”的翻版。

    七,谜语体

    从我国的古籍记载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或用巧妙的比喻、借代,或形象描绘,或字形离合等方法制成谜语。历代的咏物诗也多用猜谜的形式写作,如《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笔者也曾根据猜谜的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溯源法、象形法、直谐法、比较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等方法进行过努力。如《筷子》:“总是挑肥拣瘦/到头来还是光棍两条”;《伞》:“只因抓住了把柄/你才为人遮风挡雨”;《羽毛球》:“你们俩争高论低/为什么打我的屁股”等等一看谜面便知写的是什么。 www.kgf8.com

    八,拆字体

    根据汉字会意。象形。形声的结构特点,巧妙地把一些汉字整合,也可写出耐人寻味的佳作来。如写《人》,可将“臭”字分拆:“自大了一点/就惹人讨厌了”;再如父亲的《父》,上边“两点”,可想象为“两副重担”,下边的“叉”可关照为“不可开交”,这样就成了“肩挑两副重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还有母亲的《母》:“把一颗心分成了两半/给了丈夫和孩子”。不过,这样的诗一定要时逢际会,妙手偶得,不可刻意求之。

[1] [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漫谈咏物小诗的创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