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②看感情表达是否恰当。例如:“烦扰”与“烦恼”,“烦扰”指搅扰或因受搅扰而心烦,如“我实在不忍心再烦扰他”:“烦恼”指烦闷、苦恼,如“自寻烦恼”。又如:“语重心长”与“苦口婆心”,前者指言词诚恳,情意深长;后者指劝说不辞烦劳,像老太太一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③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例如:“散步”与“溜达”,“谈话”与“聊天”,使用时要注意语体风格。 ④看用语的轻重或重点是否合理。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之意,但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2017年高考语文难点攻略:正确使用实词,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②看感情表达是否恰当。例如:“烦扰”与“烦恼”,“烦扰”指搅扰或因受搅扰而心烦,如“我实在不忍心再烦扰他”:“烦恼”指烦闷、苦恼,如“自寻烦恼”。又如:“语重心长”与“苦口婆心”,前者指言词诚恳,情意深长;后者指劝说不辞烦劳,像老太太一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③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例如:“散步”与“溜达”,“谈话”与“聊天”,使用时要注意语体风格。
④看用语的轻重或重点是否合理。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之意,但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又如:“暴发”与“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⑤看陈述对象是否适用。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赠给自己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果用于别人就不恰当了。又如:“度过”与“渡过”,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用于指空间。
⑥看遣词用语是否搭配。例如:“调节”与“调剂”,“调节”是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调剂”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或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调整,如“娱乐可以调剂生活”。再如:“交换”和“交流”,“交换”可以与“礼物”、“意见”搭配,而“交流”常与“经验”、“思想”搭配。
⑦看适用范围是否合理。例如:“窜改”与“篡改”,“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又如:“变换”与“变幻”,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用后者,如“风云变幻”,不能写成“变换”。
(3)从逻辑方面思考
①看词语方面运用是否合理。例如:“勘误”与“刊误”,前者指列举更正书刊中的错误,后者指修改。
②看前后关联是否恰当。例如:“卑劣”与“恶劣”,前者指性质严重,后者多指行为。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后者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如“品性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