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指导2017高考语文提分必看:七个文言虚词用法辨析» 正文

2017高考语文提分必看:七个文言虚词用法辨析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阅读:8598

概要:②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④若弗与,则请除之。答案:四句中的“则”都译为“就”,①④句中的“则”作连词,表假设;②③句中的“则” 作连词,表承接。(六)乃(才)——顺承?限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死日,然后是非乃定。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分析:三句中的“乃”都译为“才”,①②句中的“乃” 作副词,表顺承;③句中的“乃”作副词,表范围限制。【辨析方法】1.看作用。表顺承时,“乃”实际上连接了两个分句,前一分往往表示具备的条件,后一分句表示结果。表范围限制时,不连接分句,只限制后面的动词。2.看翻译。表顺承时,“乃”只能译成“才(这才)”;表限制时,可译成“才”

2017高考语文提分必看:七个文言虚词用法辨析,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②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若弗与,则请除之。

  答案:四句中的“则”都译为“就”,①④句中的“则”作连词,表假设;②③句中的“则” 作连词,表承接。

  (六)乃(才)——顺承?限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分析:三句中的“乃”都译为“才”,①②句中的“乃” 作副词,表顺承;③句中的“乃”作副词,表范围限制。

  【辨析方法】

  1.看作用。表顺承时,“乃”实际上连接了两个分句,前一分往往表示具备的条件,后一分句表示结果。表范围限制时,不连接分句,只限制后面的动词。

  2.看翻译。表顺承时,“乃”只能译成“才(这才)”;表限制时,可译成“才”,也可译成“只”。

  3.看呼应。表范围限制时,“乃”后面往往有表示数量的短语;而表顺承时没有。

  【迁移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良久,乃许之。

  ③计其征调之费,终岁乃有七缣。

  答案:三句中的“乃”都译为“才”,①②句中的“乃”作副词,表顺承;③句中的“乃”作副词,表范围限制。

  (七)何(疑问)——副词?代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④姜氏何厌之有?

  ⑤大王来何操?

  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分析:①②③句中的“何”作副词,在句中作状语;④⑤⑥句中的“何”作代词,在句中作定语、宾语或主语。

  【辨析方法】

  1.从语法上辨别。“何”作副词时,在句中作状语;作代词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要的辨别方法。

  2.从意义上辨别。“何”作副词时,译成“为什么”“怎么”“何必”等;作代词时,译成“哪里”“什么”等。

  3.从相邻词上辨别。如果“何”后有“能”“可”之类的能愿动词,这个“何”肯定是副词。

  【迁移练习】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杀一老卒,何甲也?

  ③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④君何患焉?

  ⑤而又何羡乎?

  ⑥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

  答案:①为什么,副词②为什么,副词③什么,作定语,代词④什么,作宾语,代词⑤什么,作宾语,代词⑥怎么,副词

  (八)动词+焉——代词?兼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③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有青麻头伏焉。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分析:四句中的“焉”都用在句末,且都用在动词后,但用法不同:①②句中的“焉”充当宾语,译为“它”作代词;③④句中的“焉”充当补语,指出动词所涉及的处所,相当于“于此”,是兼词。

  【辨析方法】

  1.看置换:首先要把“焉”字按兼词来理解,即用“于何”(在哪里)或“于此”(在这里,在那里)来置换,置换得通则是兼词;置换不通,则是代词,

  2.看作用:看“焉”字作宾语还是作补语,作宾语的是代词,作补语的是兼词。

  3.看倒装:能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的是兼词,不能倒装的只有作代词。

  【迁移练习】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②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④盖当蓼洲之周公之被逮,急于义而死焉者也

  ⑤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答案:①作代词②作代词③作代词④作兼词⑤作兼词

  【巩固练习1】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东犬西吠,客踰庖而宴。

  ②及在槛阱中,摇尾而求食。

  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④景公召而数之曰

  ⑤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⑦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①表承接②表修饰③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承接⑥表修饰⑦表修饰

  【巩固练习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

  ①蜩与学鸠笑之曰。

  ②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③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

  ⑤君王与沛公饮。

  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答案:①作连词②作连词③作介词④作介词⑤作介词⑥作介词⑦作介词

  【巩固练习3】

  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

  ①汝不必以无侣悲。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③时操军兼以疾疫,死者太半。

  ④吾以捕蛇独存。

  ⑤以三保勇而多义,推为长。

  ⑥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⑦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答案:①作介词②作介词③作介词④作介词⑤作连词⑥作连词⑦作连词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复习指导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017高考语文提分必看:七个文言虚词用法辨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