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2017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1-2» 正文

2017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1-2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894

概要: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答案」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解析」本文的标题“村落”是全文叙述的核心,而且“村落”精神又是全文的线索。第一段引出关于村落的话题,主要通过村落的符号及其含义的模糊引出的,第二三段写村和水村,第四段是拓展,第五六段是反思。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

2017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1-2,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答案」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解析」本文的标题“村落”是全文叙述的核心,而且“村落”精神又是全文的线索。第一段引出关于村落的话题,主要通过村落的符号及其含义的模糊引出的,第二三段写村和水村,第四段是拓展,第五六段是反思。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

    「答案」(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 (2)好处:深化主题。

    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

    「答案」(1)作者的情感态度: 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略 www.kgf8.com

    2009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2)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结构类题型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解题示例:(1)[2006年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附原文首尾两段: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答]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2006年北京卷第20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附原文开头两段: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017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1-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