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李钐伟这才认认真真地读起了老太太写的“回忆录”,没想到竟然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杨老太说旧中国太苦了,但最苦的还是日本人来了以后,所以她的故事就从当年的“皇姑屯事件”写起:“有一天,早晨正要出门去卖煎饼,刚伸手去开门,就听见‘轰隆隆’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震得房子直晃,把我爸爸吓得一哆嗦,赶忙跑回屋。刚进屋又听见‘啪嚓咕咚’一声,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倒了,他惊慌地说:”这是什么响?吓死人了‘。“ 她还讲了第一次看见鬼子打中国人的故事。 李钐伟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故事。他忽然发现,岳母的一生真的是一本书,她所经历的人生故事,是在教科书中看不到的,老人记下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价值的”。他意识到,可以由“本人”讲述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试着把老人的故事整理出来。几十页的手稿被他改写成两个千把字的小故事。他把它们打印出来,寄到《牡丹江日报》,不久居然发表了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二),标签: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李钐伟这才认认真真地读起了老太太写的“回忆录”,没想到竟然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杨老太说旧中国太苦了,但最苦的还是日本人来了以后,所以她的故事就从当年的“皇姑屯事件”写起:“有一天,早晨正要出门去卖煎饼,刚伸手去开门,就听见‘轰隆隆’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震得房子直晃,把我爸爸吓得一哆嗦,赶忙跑回屋。刚进屋又听见‘啪嚓咕咚’一声,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倒了,他惊慌地说:”这是什么响?吓死人了‘。“
她还讲了第一次看见鬼子打中国人的故事。
李钐伟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故事。他忽然发现,岳母的一生真的是一本书,她所经历的人生故事,是在教科书中看不到的,老人记下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价值的”。他意识到,可以由“本人”讲述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试着把老人的故事整理出来。几十页的手稿被他改写成两个千把字的小故事。他把它们打印出来,寄到《牡丹江日报》,不久居然发表了。
11、公平也是生产力
《中国青年报》9月30日刊登岳建国的文章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文章认为,重公平是印度竞争力增强的关键所在。公平也是生产力。
从产业设计上看,印度是从最不易与民间发生争利矛盾的地方入手,如闻名世界的以IT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这就避免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没有发生以超低价强买农民土地问题,野蛮拆迁问题,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手哄抬房价的问题等等。从资源及环保上看,那里的耕地、矿产等没有遭到过度开发,环境没有遭到严重污染,没听说过成千上万人为一个污染企业的盈利做出巨大牺牲的事件,不必为治理污染花费巨资。从发展潜力上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制造业目前落后于我们,但这已经引起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秉承着公正原则,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处理,并且不会在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大的阻力。 www.kgf8.com
12、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
精英是要从小培养的。越是早期教育,家庭的投入就越重要。与我们关于美国人放任孩子的老印象相反,美国家长,主要是中高产阶层的家长,盯孩子之紧能让你目瞪口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业,辞职当了家庭主妇,没事就到学校当志愿人员。结果,一些富裕郊区的学校,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招募志愿人员时,招一个来十个,学校根本招架不住。家长全面介入学校的教学,重新界定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线。更极端的,则干脆把孩子从学校撤出,自己来教,形成了家庭私塾热。
这种家庭介入学校教育,和中国目前中产新贵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中产新贵教育孩子,注重的是选择好学校,把教育职责全推给老师,最多不就是多花钱吗?用当今时髦的经济术语说,就是教育“外包”。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给别人,一定要自己监督。
13、助人之乐
那天,我正往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幢公寓楼里搬家,看到住户的邮箱旁贴着一张布告。上面写着:“为格林夫人做好事:格林夫人住在本单元3B室,她每月要到医院去做两次化疗。愿意在她化疗之后把她从医院接回家的人请签名。我们会真诚地感谢您的善举。”
我不会开车,就没有签名。
三个星期之后的一天晚上,我们正好要进行期终考试。可那天,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几个小时,仍旧不停。我只好穿上两件毛线衫,披上一件厚外套,顶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远处的公共汽车站走去。走到公共汽车站时,我看见最后一班公共汽车的尾灯闪了一闪,就隐没到了漫天的狂风暴雪中去了,任我伸长了脖子拼命叫喊,它还是走了。
你能想象我当时绝望的心情吗?这次考试我用了整个星期的时间去复习。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公寓的,当我低着头推开公寓楼木门的时候,迎面撞到一位夫人。此刻,她身上穿着一件褐色的外套,手里还拿着一串钥匙,正站在邮箱的旁边。那一瞬间,我的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很显然,她有汽车,而且,正准备出去。绝望中的我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您愿意让我搭个便车吗?”我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我从来没有请求过别人让我搭便车,可是现在……”
说到这儿,我注意到那位夫人的脸上露出一种奇怪的表情,于是,我连忙补充道:“噢!我住在4号房,最近刚搬来。”“哦,我知道,”她说,“我从窗户看见过你,当然,我愿意让你搭便车。你稍等片刻,我上楼去拿一下汽车钥匙。”“拿汽车钥匙?”我纳闷地问道,“那,您手里拿的难道不是车钥匙?”“哦,不,我只是下楼来取信的,你稍等一下,我很快就
下来。“我简直窘迫极了,连忙向她叫道:”哦!夫人!请您等一下,我并不是想麻烦您出门!“但是,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仍旧向上走着,很快就消失在楼梯的拐弯处。
不大一会儿,她就下来了。一路上,她很热情地向我问这问那,温和的话语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先前的那份不安和窘迫也逐渐消失了。“您使我想起了我奶奶。”我笑着说。她的脸上泛起了笑,“那,你就叫我艾莉丝奶奶吧。我的孙子都是这么叫我的。”
那天考试结束后,当我回到公寓楼,正往楼上走的时候,正巧碰到刚从邻居家走出来的艾莉丝奶奶。“晚安,格林夫人!明天见!”那位邻居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