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名著被“西说”的影响 可以预想,好莱坞会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已不是一个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完成“西说”时,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版图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中国人:“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与好莱坞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相比,国内影视人还沉迷在“戏说”版的宫廷戏、模式化的“警匪剧”等的制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艺术想像力苍白无力,进取心和创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对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资源,我们守着金山过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九),标签:高三语文作文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名著被“西说”的影响
可以预想,好莱坞会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已不是一个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完成“西说”时,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化版图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中国人:“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与好莱坞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相比,国内影视人还沉迷在“戏说”版的宫廷戏、模式化的“警匪剧”等的制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艺术想像力苍白无力,进取心和创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对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资源,我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好莱坞对中国传统题材的态度和处理方法,着实令我们的文艺界人士汗颜。 www.kgf8.com
16、美国经典名著重回课堂
半个世纪前,经典文学名著欣赏和经典哲学思想考察之类的人文课程一直是美国大一学生的必修课。但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经典名著逐渐被人冷落。
如今,在美国大学必修课题材和课程协会的倡导下,65所大学联合起来使被冷落多年的经典名著重回美国大学。据了解,这些重返大学的经典包括:宗教经典《圣经。创世纪》、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柏拉图的《游叙弗伦篇》、印度古代经典《薄伽梵歌》、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等。
同时,走进美国大学校园的名著还有美国近代废奴运动领导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美国奴隶道格拉斯生平自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美国开国要典《独立宣言》以及《共产党宣言》等。
教育界人士认为,经典名著回归大学,不仅仅反映了美国教育思想的变化,从更深的层次来说,它是几十年来美国思想理念演变的结果。经典名著回归大学课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重新评价。
17、李开复给家长的信
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的家长,最重要的不是你认可多少我这些理念,而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孩子心中有话。如果这封信能够促使一些家长问问你们的孩子心里的话,彼此沟通理解,甚至成为“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孩子的优点。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事先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收到启发的作用。另外,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但是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就很迷茫。比如诚信、正义等等,因为现实生活中坚持这些往往会吃亏,许多学生走向社会后也慢慢放弃了这些。所以,我要提醒中国的家长,眼光要放长远,中国已经走向国际的舞台,要以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不要做负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父母多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孩子碰到困惑时,给以建议,多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愿望。
中国父母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有些父母甚至帮孩子设计人生规划,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进入社会后,孩子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他们需要独立性、责任性、选择能力、判断力。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我提出“五要”和“五不要”:
“五要”:(1)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2)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3)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理解自己负责的重要性。(4)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5)要信任孩子。
“五不要”:(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2)不要惩罚失败,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4)生活上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
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到处给人看。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我曾和女儿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多做肯定性评价:“我相信你做得到的”、“你做得真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