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1分) 2、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4分) 3.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6分) 4、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2分)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3分) 6、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2分) (二
北京海淀区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标签:八年级语文练习题,http://www.kgf8.com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1分)
2、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4分)
3.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6分)
4、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2分)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3分)
6、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2分)
(二)个园(15分)
①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⑦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③“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④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⑤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为什么扬州的个园取名为“个园”?(2分)
2.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概括说明扬州个园特点的一句话。(2分)
3.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分析第四段的层次,用“ ‖”划分在原文上。(2分)
5.作者在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2分)
6.本文介绍个园,是按 顺序写的。(1分)
7.本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的语句主要在哪一段,请选择。( )(2分)
A.第④段 B.第①段
C.第②段 D.第⑤段
8.第③段中“春”“夏”引号的作是 .(2分)
(三)美丽的歧视(25分)
①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
②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大伟忽然在校园找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了。
③“祝贺你——”我说。
④“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⑤“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⑥“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我不仅糟蹋你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张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分数我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只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练习题,八年级语文练习题,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