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但,这个想法对中国的老兵们可能太奢侈了。实际上,有些中国老兵的故事听起来让人辛酸。不久前,经历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付锡庆老人去世了。当年他是张自忠将军麾下的一名机枪手,在北京南苑和日本鬼子进行过肉搏,并因此失去了一条腿。后来作为天津的一名清洁工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另一位同样经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杨云峰,甚至只能乞讨为生;去年我还巧遇了一位参加过抗战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对抗战和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没有任何纪念活动无论如何也不理解,言及那些牺牲的老战友,他止不住老泪纵横…… 我们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吗?好像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正是我们的格言吗?但我们的感恩似乎从来都是朝着上方的:市长挤了一回公交车,我们会感恩;无端坐了冤狱又被平反,我们会感恩;老板欠的薪金终于发下来了,我们会感恩。但对那此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兵,我们为什么不感恩呢? 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的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拓展阅读训练(二),标签:八年级语文练习题,http://www.kgf8.com
但,这个想法对中国的老兵们可能太奢侈了。实际上,有些中国老兵的故事听起来让人辛酸。不久前,经历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付锡庆老人去世了。当年他是张自忠将军麾下的一名机枪手,在北京南苑和日本鬼子进行过肉搏,并因此失去了一条腿。后来作为天津的一名清洁工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另一位同样经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杨云峰,甚至只能乞讨为生;去年我还巧遇了一位参加过抗战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对抗战和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没有任何纪念活动无论如何也不理解,言及那些牺牲的老战友,他止不住老泪纵横……
我们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吗?好像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正是我们的格言吗?但我们的感恩似乎从来都是朝着上方的:市长挤了一回公交车,我们会感恩;无端坐了冤狱又被平反,我们会感恩;老板欠的薪金终于发下来了,我们会感恩。但对那此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兵,我们为什么不感恩呢?
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的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79岁的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赏读小语: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我们全社会应该关注老兵,尊重老兵,敬仰老兵,感激他们为了祖国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所作出的牺牲。"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作者在文末痛切地指出不知感恩的严重后果,振聋发聩。的确,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必然没有凝聚力和责任心,也必然没有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民族怎么会有未来?
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选读: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
本文采用议论文的写法,审题准确,入题快捷。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正反对比,论证充分;灵活引用,恰到好处;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圆合。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进行论述,虽然口子开得大,但作者所引材料新颖、恰当、充实,并十分典型,安排材料也颇具匠心,先正后反,由外而中,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全文展现作者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较厚的语文功底,虽然文章中有个别句子在表达上还不是很恰当,但瑕不掩瑜。
参考答案:一。1.电头 交代通讯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2.第一句。3.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4.(1)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经心营造。(2)本义枯草烂木易于摧毁,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5.摧枯拉朽 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突破(敌阵) 占领 进击 英雄式的战斗 6.我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感悟与启示(略)
二。1.相同点:两文都是新闻报道,都报道了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两文都报道及时,语言简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练习题,八年级语文练习题,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