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名 著
名作者及国籍
小说主人公
主人公性格特点
《格列佛游记》
《鲁滨逊飘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8、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每句限改一处)
①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
②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市公交公司新开辟了大明寺、何园、个园、汪氏小苑、瘦西湖。
二、阅读理解
(一)鉴赏杜牧的《泊秦淮》,回答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联系全诗,如何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寒”?
10、后两句有何深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 惩: (2)汝心之固 固:
⑶ 寒暑易节 易: ⑷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达于汉阴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增其旧制 D 且焉置土石
吾祖死于是 以告先帝之灵 其如土石何 时而献焉
13、翻译下列句子,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15、假如让你做智叟来劝说愚公,你怎样说,才能打动愚公?假如让你做愚公来说服智叟,你又怎样说,才能驳倒智叟?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你做智叟劝说愚公:
你做愚公说服智叟:
(三)、阅读《“书品”与“师品”断想》一文,回答问题。
讲求书品是著述的修养。讲究师品是从教的追求。
书品崇尚至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试想,如果没有对楚国的至情,屈原能弹唱出千古绝唱一一《离骚》吗?如果缺少对黎民百姓的至情,杜甫能吟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三吏”“三别”吗?如果失去了对民族未来的至情,鲁迅在风雨如磐的时代能够如此“彷徨”,如此“呐喊”吗?
师品也讲究至情。至情是激发学生心智的酵母,是引发学生心灵震颤的火花。试想,如果缺少对祖国的至情,于漪能够具有那样澄澹的襟怀吗?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痴情,魏书生能够如此忘我投入吗?如果缺乏对教育的至情,宁鸿彬能够那样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吗?如果失去对学生的至情,钱梦龙能够如此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吗?正是至情铸就了师品,使它不会因物欲横流而迷失方向,因金钱铜臭而软化脊骨, 因生活清贫而丧失追求。
书品讲究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它要求横云断岭、峰回路转、腾挪跌宕、疏密相间,使文章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引人入胜。 ·
师品也追求波澜。它要求做到张弛有致、抑扬顿挫。只有如此,才能纵横自如、曲折多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盎然,“听之者悦闻,观之者无厌”,而不致“不览而竟,倦心齐生”。
书品贵在创新。独创性是最美丽的花朵,只有具深刻独到见解与新颖独特思想,以多样的风格和审美个性反映生活,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作品,作品也才具有激励情志、塑造人格的永恒生命力。否则,步人后尘,人云亦云,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师品也贵在创新。只有深入钻研,刻意探求,才能以自己独到的认识述前人之所述和发前人之未发。拾人牙慧、机械照搬或一味模仿决不会产生教学艺术。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感知,迷失了自己导引的方向,最终也必然扼杀教学的生机。师品必须有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透脱,才能创造出教学艺术。
书品贵在妙含。它要求营造广阔的精神天地,涵纳丰富、深邃的思想。要有“韵外之
致,味外之旨”,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师品则贵在巧露。它要求教师必须巧妙地揭示书中的无穷韵味,引导学生开掘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探求“桃花源”的路径,步入“又一村”的境界,令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书品,师品,执著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读书人当将二者有机沟通,令书品滋养师品,令师品烛照书品,在受道进学中去获得心目中永垂师表的形象。
16、从书品和师品人手,用两句话对文中所提名人作一段人物简介。
答:(1)(书品类)
(2)(师品类)
17、文中说,引导学生“探求‘桃花源’的路径,步人‘又一村’的境界”,这两个比喻指的是什么?
答:(1)探求“桃花源”的路径喻指
(2)步入“又一村”的境界喻指
18、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品和师品作了比较,就师品而言,其反面的结果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每点用8个字。
答:(1)缺乏至情,就会
(2)缺乏波澜,就会
(3)缺乏创新,就会
(4)缺乏巧露,就会
19、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你能举出那么一位“在受道讲学中获得心目中永垂师表的形象”吗? (文中开头举的例子除外)
答:(1)我的理解
(2)师表形象
Tag:初三语文练习题,九年级语文练习题,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语文 - 初三语文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