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学习指导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正文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02-14 14:06:10]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一语文学习指导   阅读:8360

概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运用“对写法”,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对写法”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ld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标签:高一语文学习指导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运用“对写法”,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对写法”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另外,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同样运用对写法,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样式,“落笔对面”都可以弥补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是一种富有余味富有意境的表现手法。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学习指导高一语文学习指导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学习指导
  上一篇:读书的三个层次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