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D. 作者对三种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第一种表示赞赏;对第二种鸟,既同情又讽刺;对第三种则“一直怀有敬意”。 E. 在第五段中,作者用饱蘸激情的文字,细致描绘了在“笼中继续扑翼的鸟”的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答:「 」「 」 「解析」 (B.作者因自己不能像鸟那样敢于战胜厄运、追求理想而感到惭愧。D.作者对第一种鸟并不赞赏。E“委婉含蓄”错)(4分) 「答案」A C www.kgf8.com 三、能力与提升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2分) (1) 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能力提升试卷,标签:高二语文同步练习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D. 作者对三种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第一种表示赞赏;对第二种鸟,既同情又讽刺;对第三种则“一直怀有敬意”。
E. 在第五段中,作者用饱蘸激情的文字,细致描绘了在“笼中继续扑翼的鸟”的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答:「 」「 」
「解析」 (B.作者因自己不能像鸟那样敢于战胜厄运、追求理想而感到惭愧。D.作者对第一种鸟并不赞赏。E“委婉含蓄”错)(4分)
「答案」A C www.kgf8.com
三、能力与提升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2分)
(1) 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解析」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记忆、背诵的要领在于,根据不同人记忆衰退期的长短,适时地进行反复刺激。
「答案」(1)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3分)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3分)
「解析」(1)(得分点:①以、为,②互文见义) (2)(得分点:①学问,②所以,③治)(3)(得分点:①所以,②得以)
「答案」(1)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也)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2)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的。
(3)(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为了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17、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句式相应,文意连贯。(4分)
月亮落下了,你还有太阳,你是一片辽阔的天空,迟早总会升起灿烂。
帆落下了,你还有浆,即使落下的是你唯一的那张帆,你也不要向风哀求。
只要你能驾驭,昨天今天落下了,你还有明天;一个个希望落下了,你还会有新的希望可以争取。
「解析」注意所选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句式的特点。
「答案」青春落下了,你还有金秋,你是一方坚实的土地,陆地任何一个支点都可建造丰碑。
果实落下了,你还有种子,即使落下的是你全部的收获,你也不应向岁月祈祷。
18、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对另外两个会意字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写出两种不同的理解。(4分)
示例:选:(1)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2)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舒:(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劣:(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字形进行分割,在感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参考答案:“舒”:只要不断地舍弃和给予,就会感到舒心快乐;舍予就是有一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可能比别人差。
四、写作与交流(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印度哲人奥修说过一句名言:“我无欲无求,我就是皇帝;你有欲有求,你就是奴隶。”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也有“无欲则刚”的说法。
客观地说,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它可能是魔鬼,但也可能是天使。
请以“欲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个性创新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2004高考全国卷。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安徽 江西)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大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大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①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扬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