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09年1月《新民周刊》采访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先生采访时问:“现代人物质极度丰盛,但是内心的幸福度与满足感却并未随同物质的丰盛而水涨船高,在你看来,我们如何能走出这样的困惑?”朱先生的回答是:“中国民众的私有物产已经变得无比庞大。但与此形成尖锐对比的是,我们的心灵满足感却在日益衰减。……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中国民众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相当。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它不仅表明中国民众在购书方面的高度节俭,而且也恶毒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的现状。” 确实,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手机的更新速度也令成年人望尘莫及,也曾有学生告诉我他每月光短信费就达百元以上。而当问起他们是否阅读过某部经典著作时,则大多茫然摇头。相比之下,他们更热衷于阅读《哈利。波特》《鬼吹灯》《盗墓笔记》一类的畅销书,郭敬明、张悦然、落落、步非烟等新锐作家也成为他们热捧的对象。当然畅销书并非都是昙花一现之作,但这种文化现象毕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经典名著不是应该
教育评价:经典文化究竟离当代孩子有多远?,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09年1月《新民周刊》采访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先生采访时问:“现代人物质极度丰盛,但是内心的幸福度与满足感却并未随同物质的丰盛而水涨船高,在你看来,我们如何能走出这样的困惑?”朱先生的回答是:“中国民众的私有物产已经变得无比庞大。但与此形成尖锐对比的是,我们的心灵满足感却在日益衰减。……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中国民众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相当。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它不仅表明中国民众在购书方面的高度节俭,而且也恶毒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的现状。”
确实,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手机的更新速度也令成年人望尘莫及,也曾有学生告诉我他每月光短信费就达百元以上。而当问起他们是否阅读过某部经典著作时,则大多茫然摇头。相比之下,他们更热衷于阅读《哈利。波特》《鬼吹灯》《盗墓笔记》一类的畅销书,郭敬明、张悦然、落落、步非烟等新锐作家也成为他们热捧的对象。当然畅销书并非都是昙花一现之作,但这种文化现象毕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经典名著不是应该有永恒的魅力吗?可为什么会被挤在书店一隅?是我们不懂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抛弃了我们?
朱大可3G时代又汹汹而来,是否在将来我们的孩子都会习惯在手机上下载读书而书店不得不像曾经的粮店菜店一样退市呢?我们必须正视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冲击的现实,而这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当传统经典在现代文化面前节节败退时,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反思些什么了?先生的论断下得有些尖锐,但却逼使我们去思索: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为何会发生如此逆转?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爱买书的人则更少;偏爱网络信息浏览偏爱阅读电子书的大有人在,传统的纸张阅读却备受冷遇。更不消说有多少人不知当代诗歌为何物了。当我们还有很多人因物质条件所限未被网络洗脑时,
首先,我们应该明瞭当代孩子的文化阅读的心理需求。有人曾笑言现在三年就是一个代沟了,也总有大一学生回到高中母校时感叹现在高一“小孩”说的话已经有听不懂的新词了。身为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地尝试去了解那些正被教育着的90后的心理,才能贴近他们,而不能以命令式的口吻强迫改变他们的阅读倾向。“亲其师信其道”是不过时的真理。事实上网络这把双刃剑自然也可以为我们所用,靠它来了解现在孩子的心理需求。畅销书之所以畅销一定有它自己的理由,也许它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文化价值观和阅读习惯,但它们自有其鲜活的时尚气息、符合现代人猎奇心理的魔幻玄妙、迎合青春期少年的甜蜜忧愁甚至颓废叛逆,其想象之大胆、用语之新鲜、手法之不拘确实是貌似老朽的传统之作不能比的,受到青少年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建议老师们如果想要导引学生阅读更多经典,不如先尽量多了解一下受欢迎的新锐作家和热门作品,看完之后的引导无疑更有发言权,知彼知己的兵家之道自然也适用于这里。仅仅因为不屑或者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就丝毫不去尝试了解,与学生的代沟越来越深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些学生跟我说过:“现在我已经不喜欢韩寒郭敬明了。”有时候学生的喜不喜欢是盲目而无理由的,是跟着感觉走的,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他们并不知道真正欣赏的东西,阅读只是跟风或者契合了他一时的心境。而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过:“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是帮助学生去找到这个作家,让他感受什么是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www.kgf8.com
其次,如何让学生接触并喜爱上经典是一门学问。青少年本身不见得不喜欢传统经典著作,在与学生的闲聊中我以为他们是缺少恰当的引导。美是客观存在的,千百年之后李白笔下的瀑布月亮魅力依旧,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和古老的巴黎圣母院风情不减,葛朗台阿巴贡们还是能引来阵阵笑声,关键是现在的孩子们要通过什么渠道去探知这种美。一方面我们为他们的无知而痛心,一方面我们除了大发感慨甚或训诫一通后又做过些什么?当我们在指责他们阅读趣味的低俗时是否也忘记了该如何牵着孩子的手把他们领进经典的殿堂?虽然很多东西会过时,但人性的光辉道德的力量以及悲喜爱恨的情是永不会过时的,无论人被怎样包裹上时尚的外壳,骨子里永远都是会被笑与泪感染的灵魂。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去做这份导引的工作,需要你去鼓励他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前些年有学校专门建立语文阅览室,也有学校设立专门的语文阅读课。这本是良好的尝试,可惜渐渐都无疾而终了。其实让学生接触经典著作的渠道还是很多的,我曾经给学生开过关于“文学名著与电影欣赏”的选修课,以影视的魅力去带动读原著的兴趣,也曾经让学生小组自行筹备组织过数次文学欣赏课,通常间周进行,既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喜好,又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钻研文学名著,还起到了良好的推介作用,当然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可谓一举数得,颇受学生欢迎。还有的老师坚持为学生搜集美文印发剪报,还能带动学生自行剪报的好习惯。当然还有在周记里写读书笔记、课前三分钟“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等等,虽然方法并不新鲜,但都是能促使学生读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是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结合教育主题来自然引出名家名作名言甚至将其渗透到班级日志中也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根据以往的经验,老师的评价导向非常重要,因为老师往往能点拨出学生思考不到的更深层面的东西,这便起到了很好的吸引力作用。其实重要的是坚持,假以时日学生自会发现在这些看似与名著距离遥远的背后,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
最后补充一点,希望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继续保持读书的好习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忙”为理由解释推托很多事情,自然也包括读书。但我以为,忙碌固然是现实情况,教师读书也仍然是必需的。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也尽可为我等所用。所谓“三上”,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我们不必生搬硬套,改为“车上,枕上,厕上”和“夜者,节者,假者”似乎就完全可以,所以时间并非没有,只要你愿意去挤。即使没有大段大段的时间,零星时间总是有的,关键是有爱书的心和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的好处自不必多说,单单对教师来说,让你变得更加博学更加让学生钦佩从而传道受业解惑得更加清楚明白是一大好处,多了解现代信息与时俱进从而更了解学生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是另一大好处,何况本身沉浸书香读到妙处拍案叫绝的体验更是非读书人不能明瞭的。关键是不要让“忙碌”成为“懒惰”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