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 正文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

[05-17 21:41: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172

概要: ②。 词义缩小。如:金就厉则利。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今天专指黄金。再如:千秋万代。秋:指一切时光。一叶知秋,春花秋月。秋:专指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 ③。 词义转移。如:举世闻名。闻:古代是“听说、听到”之意,今天一般指用鼻子嗅。再如:乖违。乖:不合常规,不合时宜。今天则指遵守规则,听话,不乱说乱动。 ④。 感情色彩变化。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古代褒义词,指起支撑、辅佐作用的人,今天则指帮凶。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中性词,意思是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天则是心理阴暗,品质恶劣,手段不正当的意思。 ⑤。 名称说法改变。如:日—太阳;目—眼睛;寡—少;饮—喝;辛—辣。 ⑥。 兼词。如: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心不在焉。焉:于此,于之。居心叵测,心怀叵测。叵:不可。技止此耳,聊复尔耳。耳:而已。 ⑦。 偏义复词。如:昼夜勤作息。作息:偏在“作”。我有亲父母。父母:偏在“母&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②。 词义缩小。如:金就厉则利。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今天专指黄金。再如:千秋万代。秋:指一切时光。一叶知秋,春花秋月。秋:专指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

    ③。 词义转移。如:举世闻名。闻:古代是“听说、听到”之意,今天一般指用鼻子嗅。再如:乖违。乖:不合常规,不合时宜。今天则指遵守规则,听话,不乱说乱动。

    ④。 感情色彩变化。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古代褒义词,指起支撑、辅佐作用的人,今天则指帮凶。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中性词,意思是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天则是心理阴暗,品质恶劣,手段不正当的意思。

    ⑤。 名称说法改变。如:日—太阳;目—眼睛;寡—少;饮—喝;辛—辣。

    ⑥。 兼词。如: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心不在焉。焉:于此,于之。居心叵测,心怀叵测。叵:不可。技止此耳,聊复尔耳。耳:而已。

    ⑦。 偏义复词。如:昼夜勤作息。作息:偏在“作”。我有亲父母。父母:偏在“母”。逼迫兼弟兄。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牛马:偏在“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在“异”。

    实词考查的第三个重点是“词类活用”,这一点将在对策(五)“了解并熟悉古代汉语语法”中详细解说。

www.kgf8.com

    二、分析语境。如果是人物传记,要对语言环境中的时间、地点、官职、人物(关系)、事情(因、过、果)、语言(关系、感情色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态度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如果是散文,要对人物、事情、景物、物象、感情、义理等内容和有关的表达技巧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以便正确推断一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要明白,一个词具体表达什么意义,具有什么语法作用,不是词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所以,要准确把握一个词的意义,非认真分析语境不可。请读下面这篇文章: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供,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而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选自《宋史。列传七十五》)

    注:①唐介:陆游的曾外祖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②猪:同“潴”,水停聚处。

www.kgf8.com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帖伏以去。帖伏:顺从;伏,通“服”。

    B.峄怒,数驰檄按诘。按诘:诘责质问。

    C.而同列依违。依违:表面依从,暗地背叛。

    D.进用冢司。冢司:宰相的别称。

    「解析」依违:看上去译为“表面依从,暗地背叛”很通顺,但仔细分析语境,就能够发现,是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河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列”就是“同僚”,既然是同朝为官的人,他们就没有主从之分,而译文用“依从、背叛”分明有主从之别,这一点就不符合人物关系;另外,从进谏的时、地看,应该都在朝堂,没有什么“表面、暗地”区分。从“介独抗言之”来看,是说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与“同僚”构成对比,就把同僚们模棱两可的态度表现了出来。由此推断,“依违”的意思是“做事骑墙,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C.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D.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既斩吴、蜀,旋取山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对策(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