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cT69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y$I©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k#]tD9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积极“响应号召”,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剧本《海瑞罢官》,竟会被诬陷为“大毒草”,并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期间,他先被揪斗批判,后投入监狱,在残酷折磨之下,于1969年10月11日自杀(一说吐血而死),最后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标签:语文教学案例范文,语文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kgf8.com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cT69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
>y$I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k#]tD9
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积极“响应号召”,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剧本《海瑞罢官》,竟会被诬陷为“大毒草”,并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期间,他先被揪斗批判,后投入监狱,在残酷折磨之下,于1969年10月11日自杀(一说吐血而死),最后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这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写得较有感情的原因所在。
c-.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z{aE
就网上的批评文章进行讨论: 师:下面是不是请同学们就那篇网上的批评文章谈谈看法?
=|U`G1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bJAO
(学生发表看法。多数同学赞同批评文章的观点,认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是有不严密的毛病,因为中国人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少数同学认为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显然并不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不言而喻的,吴晗是位著名学者,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理,各不相让。他们都希望老师“给个说法”。)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SJ#iH)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上。我不想当裁判,只想提供一点资料,究竟谁是谁非,请同学们自己拿主意。
'Z!r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a
鲁迅有两篇选进高中语文课本的文章,也都说到了“中国人”,对我们判断是非也许有帮助:
Z0pa/O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一)一篇是《记念刘和珍君》
^0J~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W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卫兵开枪,死伤数百人,刘和珍不幸罹难,接着又有人放出流言,污蔑她们是受人利用的。鲁迅就此事发表议论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①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竞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SVZ0l
(二)另一篇是《中国人②失掉自信力了吗》
oTr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HB
文中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要论中国人③,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脂粉所诓骗,却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g_8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7Ue
师:鲁迅的文章中用到了三个“中国人”,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三者所指的对象是一样的吗?然后再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上,看能不能取得一点共识。
=DZTr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H:3I
生:鲁迅的文章中,中国人①指的是杀害刘和珍和制造流言的那一类坏人,而中国人②指的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③则指中国人中的“脊梁”。三个“中国人”都不是指中国人的全体。
e2$!~1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
师:这对我们解决刚才的问题有什么帮助吗?
>*&zY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N6/hH
生1:我们在用“中国人”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前面不加任何表示限制的词语,既可以指全体中国人,也可以指某一部分中国人。主要看它出现在什么语言环境中。可见网上那篇文章对吴晗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I}`[=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O<=j
生2:中国人中当然有优秀的人,也有坏人,吴晗会不懂这个道理吗?还用得着这位网上的作者来教训吗!再说,我们写文章总得给人一点启发或鼓舞,吴晗写这篇《谈骨气》就是要鼓舞人们以“中国人的骨气”去克服国家面临的困难。“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句子铿锵有力,很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如果改为“有一些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这种表达效果吗?
f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3D32+
生3:我同意他们的意见,再想作点补充。我们在谈到民族传统的时候,应该看主流的方面。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优秀分子,也有败类,但优秀分子总是处在主流的地位,否则,这个民族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他们也许人数不多,但却是一个民族的代表人物,也就是鲁迅说的民族的“脊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语文教学案例范文,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 -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