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指导思想2006年,我中心小学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育和谐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实现“四个提高”,为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促进柳城街道初等与学前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一、深化课改,提高实验成效。1、有效落实课程计划。针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英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幼儿园的地方课程、园本课程等课程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中心小学及各小学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采用培训、支教等形式,解决英语教师紧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力度,通过开展现场研讨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推动这几门课程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确保课程计划全面有效的实施。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继续深化“提高质量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立足课程,狠抓教学,致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加强小学非语数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力争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有较大的突破。新的
南安市柳城中心小学2017年工作计划,标签:教学计划,教学总结范文,http://www.kgf8.com指导思想
2006年,我中心小学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育和谐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实现“四个提高”,为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促进柳城街道初等与学前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
一、深化课改,提高实验成效。
1、有效落实课程计划。针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英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幼儿园的地方课程、园本课程等课程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中心小学及各小学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采用培训、支教等形式,解决英语教师紧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力度,通过开展现场研讨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推动这几门课程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确保课程计划全面有效的实施。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继续深化“提高质量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立足课程,狠抓教学,致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加强小学非语数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力争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有较大的突破。新的学年,特别要加强作文教学和写字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书写水平。
3、加强校(园)本教学研究。我们要继续抓好幼教新课程教研日及两周一次片区教研、每周一次园本教研的工作;要认真组织好老师参加小学每月一次全市性研讨、每学期两次片区研讨和每周两个小时校本教研活动;继续落实转科培训计划,组织好老师参加全市性网络教研活动,积极探索网络教研的新途径,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4、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围绕“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评价标准,努力完善中心小学出台的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争取在考试与评价方面有所突破。
5、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一要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新基础教育课题的研究,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二要发挥这两个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争取更多的学校参与实验;三要找准目标,创设条件,积极申报其它课题研究,切实树立“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意识。
6、推进农村幼教课改工作。要重视农村幼教课改工作,积极应对农村幼儿园的困难与现状,扎实推进金街幼儿园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以此带动农村幼教课程改革实验水平的提升。
二、构建平台,提高队伍素质。
7、提高校(园)长专业水平。校(园)长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不断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实自己,自觉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要继续深入开展校长论坛、课改校长讲坛、校长沙龙、校长献课等活动,鼓励撰写校长课改日记及经验论文;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把校长的专业成长纳入评价校长的内容,促进校(园)长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8、推进名师工程。中心小学将制定名师培养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创设激励机制,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与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要通过开展优质观摩课评选及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展示平台和成长环境,让本土化专家发挥出带头与示范作用。
9、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广泛开展多形式的互听互教互评活动,形成名师带动、教师互动的局面,努力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扎实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为主题的师资培训,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每月两次的培训与研讨制度。
三、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1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以人为本,加强党建工作。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努力完善党员干部管理、使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教师胸怀大局,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与时俱进,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