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26、《庄子》二则·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 正文

26、《庄子》二则·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

[10-20 14:15:18]   来源:http://www.kg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574

概要:★本资源为本站原创精品资源,每个单元的同步练习紧密配合现行语文版新课程教材,试卷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选材新颖,题型活泼,是您教学测试、编写教辅的绝佳参考!★本系列资源下载阅读要求支付3个点数/篇。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本站永久域名:【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浑沌( ) 凿( ) 渻( ) 倏( ) 恃( )2、文学常识填空。⑴《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 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 和 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⑵《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⑶人皆有七窍,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⑷望之, ,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3、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4、《浑沌之死》这个寓言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二、同步解读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5、翻译下列语句。⑴未也,犹应向影。⑵

26、《庄子》二则·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gf8.com

★本资源为本站原创精品资源,每个单元的同步练习紧密配合现行语文版新课程教材,试卷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选材新颖,题型活泼,是您教学测试、编写教辅绝佳参考

★本系列资源下载阅读要求支付3个点数/篇。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

本站永久域名: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沌( ) 凿( ) 渻( ) 倏( ) 恃( )

2、文学常识填空。

⑴《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 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 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⑵《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⑶人皆有七窍,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⑷望之,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4、《浑沌之死》这个寓言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二、同步解读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5、翻译下列语句。

⑴未也,犹应向影。

⑵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6、在纪渻子看来,把鸡训练成什么状态才算成功?

7、“呆若木鸡”的本意是什么?现在又赋予它怎样的含义?

8、你认为这则寓言有什么积极意义?

三、美文赏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然: )

(2)而固小之(小: )

(3)鲜能备善(鲜: )

(4)斯不自见之患也(患: )

10、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11、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12、“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略 2.⑴《庄子·应帝王》、天地未开辟前、倏、忽、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索。⑵《庄子·达生》;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⑶以视、听、食、息⑷似木鸡矣 其德全矣 3.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4.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5.⑴还不行,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⑵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6、“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或者“望之,似木鸡矣”。 7、呆得像木头做的鸡一样。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8、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全神贯注。 9.⑴这样⑵轻视⑶少⑷弊端,祸患 10、B 11、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12、家中有破扫把,却把他当做千金看待;比喻将自己不好的东西视为珍宝。)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中语文试卷分析试卷中心 - 语文试卷 - 初三语文试卷
保存 | 打印 | 关闭
《26、《庄子》二则·语文版九下同步练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