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注意将板块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第一轮的板块,一般是指的考点,第二轮的板块,往往是指小的综合或专题训练。将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建立一种整体阅读或整体答题的概念,在整体思维的框架下突破考点,或将一组考点组合起来,如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部分、文言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等等,以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突破了局部,而生疏了整体。这样将考点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既照顾到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又保证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形成。作文,在全面计划的前提下,每周测验时都写一篇,保证练习的数量和序列。 知识技巧训练和能力养成相结合 .一轮的每一个考点和第二轮的综合训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解题技巧,这些确实需要给学生点破和指导,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精讲精练,教师把一个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反复复地咀嚼,然后喂给学生,就会弱化学生的应考能力。要注意把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思想引入高考备考中,每个考点的复习,每组知能训练板块,都以学生自己看书做题为主,老师个别答疑为辅,最后利用测验讲评进行集体指导和小结。因为高考需要的是考生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应考能力,考生在考场上
2017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全攻方略之预案篇,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注意将板块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第一轮的板块,一般是指的考点,第二轮的板块,往往是指小的综合或专题训练。将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建立一种整体阅读或整体答题的概念,在整体思维的框架下突破考点,或将一组考点组合起来,如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部分、文言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等等,以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突破了局部,而生疏了整体。这样将考点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既照顾到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又保证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形成。作文,在全面计划的前提下,每周测验时都写一篇,保证练习的数量和序列。
知识技巧训练和能力养成相结合 .一轮的每一个考点和第二轮的综合训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解题技巧,这些确实需要给学生点破和指导,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精讲精练,教师把一个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反复复地咀嚼,然后喂给学生,就会弱化学生的应考能力。要注意把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思想引入高考备考中,每个考点的复习,每组知能训练板块,都以学生自己看书做题为主,老师个别答疑为辅,最后利用测验讲评进行集体指导和小结。因为高考需要的是考生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应考能力,考生在考场上不可能凭借任何参考材料,也不可能有老师的指点,而只能靠自己独立作战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的最佳方式是过程教学,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融入自我体验,自身感悟,独立探索,而逐渐形成实战解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临阵不慌,从容应对。
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复习过程中,总会安排若干次测验,应该要求学生把这些测验当成高考,让自己在考场上紧张起来,告诉他们,只有平时的紧张才能换来真正高考时的不紧张。并且引导他们体验这种假设性考场解题的心理状态,如果做得得心应手,千万戒骄戒躁,因为往往自己感觉最容易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如果做题遇到困难,应该设想相应的情感体验去化解自己的紧张不安从而找回做题的信心。
另外,我们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必须是建立在考场这个现实基础之上的方法,传授给他们的解题技巧也是建立在考场这个特定场合之下的技巧,这自然就能坚定学生在考场上做题的信心。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做题时的应考实战,即使因为知识的缺陷无法十分肯定个别答案,也要通过分析推论,甚至猜测来完成答题过程。
应考知能的训练和应考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注意在整个复习测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书写习惯,到了高三,对于书写,我们不要求写得多么好,有书法的功力,而着重要求书写得清楚美观整洁,从而给阅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不至于厌改厌读。再比如作文构思,不提倡太含蓄,太曲折,太越格,要注意让阅卷老师在匆忙一瞥的情况下,就能看到文章的亮点,不至于误解作文内容。再比如,答题时间的安排和保险系数的把握,有的考生做选择题时犹犹豫豫,似是而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填涂答题卡因紧张而错位,完卷后检查时将正确答案改成了错误答案,等等。我们在平时测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训练,以养成学生正确的应考习惯。 www.kgf8.com
[策划三]高三毕业班语文高考复习全程计划表
07年高考经验之一二
一、强化四种意识
1、强化考点意识,考点时时装在胸,考试大纲是教学的指南针,命题模式是教学的指挥棒,而考点是考纲的具体化,是命题的根和源;
2、强化能力意识,能力天天都要练,能力是时代的主题,高考能力命题的倾向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3、有规律提升的意识,帮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无序的能力提升成规律性的认识,学生做题时就能够有章可循,触类旁通,拈起一珠,穿起一串,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4、强化训练意识。高三语文教学要重视各种针对性的训练,有针对高考程序规范要求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训练,针对高考限时性的效率训练,针对应试心态的心态训练,针对考场技巧的答题技巧训练,等等。训练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面、活动量和思维度,要养成小组讨论的习惯、进行争论的习惯和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
二、规范五种基本课型
1、复习课。高考是"依纲命题",并不以哪个版本的教材为依据,但在复习中,特别是一轮复习中,我们则必须做到"依本(教材)复习".对一轮语文教材的复习根据市编学案采用大模块、小单元策略。每个小单元都要从两方面切入,一是知识切入,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近义词、虚词、成语、熟语、文言实虚词、句式),二是能力切入,主要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知识切入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助,能力切入由教师分析设定,学生跟进。每一单元要找准恰当的能力切入点,切入点一般是体现考点的单元训练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把本单元的有关内容贯穿起来,使整个单元紧紧围绕在培养一种能力、掌握一种方法上。这条主线可以适当向外扩展,能扩多少就扩多少,不求面面俱到。
一轮复习课依托课本,是感性的、琐碎的,一般分四步走:一是呈现考点和考题,二是探究思路和方法,三是验证巩固和提高,四是教师答疑和补充。通过这四步,旨在让学生对各考点形成一定的应对措施。
2、检测课。每个单元或专题结束后都进行双过关检测,第一次检测要求覆盖面广,尽量涉及到各个知识点,第二次检测要求针对第一次检测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题目,以达到纠正的目的,在精不在多。
3、讲评课。逐题讲解不可取,耽误优生,浪费精力,致使厌学,是典型的少慢差费的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先拿出一定时间通过让学生自由探讨的方式解决误答率不太高的题目,这种小范围的讨论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互补效果,可能比老师讲解更好一些。第二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提出不明白的疑难问题,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解决,因为一个题目不可能全体学生都不会。假如全体学生都不明白,那么再通过老师提示,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讨论、争论的方式解决。这往往放在误答率较高的高难度题目上,其优点是对症下药,针对性强,学生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