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 正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318

概要: 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三个要求分别是: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一)课标考点解读 2007年全国语文《考纲》要求考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时候,能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这实质上是对“新课标”一下两点阅读要求的提炼和概括——“阅读新闻……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三个要求分别是: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一)课标考点解读

    2007年全国语文《考纲》要求考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时候,能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这实质上是对“新课标”一下两点阅读要求的提炼和概括——“阅读新闻……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独立地”、“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在阅读层级中,这属于D级。

    (二)解题方法指津

    对这个方面的考查,大多是以阐述题,小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这种题具有较为浓厚的厚的主观色彩。要解决好这类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如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第二十一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解决这道题我们首先,要能够根据文本探明“傅聪的观点”是什么,当然,这道题相对说来比较好找,因为是访谈,傅聪对自己的观点表达得较为鲜明。

    2、独立思考。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素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离开了自身的体悟与感知,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是不会有“独立”的判断的。同样上面提到的广东2007年高考的21题,这道题只是要求我们引用文本材料来阐述“怎样才能……”,需要独立思考的成分较少,所以相对说来比较容易。

    3、尊重公德,尊重事实。我们要求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作出“独立”的评价,这个“独立”的也就是具有个性色彩的,但在强调个性评价的同时,我们绝对不可以纯粹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本的观点倾向进行是非褒贬。在强调个性化评价是必须以尊重人类的共同情感——社会公德为前提的。其次,我们的评价判断是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本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两点不能保证,就不能做到“负责任的作出自己的评判”。要达到这种要求的题目(包括下一条)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评价的范围内了,已经含有较为浓厚的探究性成分。目前还没有遇到具有这种要求类型的题。

    4、拓展思路,追求深刻。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判断与评价,还要学会广泛联系以拓展自己的评判思路,我们可以把它与一些自己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比如矛盾对立转化规律、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存在决定意识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理论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把文本观点和其倾向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加以考察,从而对其作出客观的历史性的评价。还可以把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与我们的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作出动态的现实主义的批判。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评价具有“一定深度”了。 www.kgf8.com

    二、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一)课标考点解读

    “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及功用。阅读人物传记……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2007年高考语文《大纲》对“新课标”的这些阅读要求作了“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表述,不过“新课标”说的是“认识”“了解”,而《考纲》却是要求能够“评价”,《考纲》要求显然高于“新课标”。所谓“功用”就是传记或通讯等实用文本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社会上产生过的、正在产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作用。而“历史作用”则多指曾经发生过的作用。“从中获得的有益的人生启示”,则是从阅读者个体方面谈文本的现实意义。所谓“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总之,这是要求我们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其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察评判,在能力层级上,为D级。

[1] [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