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二)» 正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二)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123

概要:“雕虫小技”的理由。(3分)命题位置:(三)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①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总说)②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特点1)③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④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特点2)⑤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⑥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特点3)解题方法: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解题:答案:①它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②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严明制度、井然秩序的体现。③它是皇权的凭据,是国之重器。 www.kgf8.com 4、分析衬托的作用衬托的作用第一种:某种物对景物(环境)的衬托【题例1】20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二),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雕虫小技的理由。(3分)

命题位置:(三)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①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总说)②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特点1③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④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特点2)⑤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⑥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特点3)
解题方法: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解题:

答案:①它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②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严明制度、井然秩序的体现。③它是皇权的凭据,是国之重器。 www.kgf8.com

4、分析衬托的作用

衬托的作用

第一种:某种物对景物(环境)的衬托

【题例12007年海淀区第一学期期中第19题:第在③④中,作者用大量文字描写萤火虫,其用意是什么?(4分)

【位置】透明的黑暗在我面前伸展,像一大滴露水,富于弹性和张力,把梦包裹和融化。那黑暗清新,散溢着泥土的芬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三两个萤火虫在远处飞舞,大人说拍拍手,它就能冲你飞来。我们就拍着手,嘴里一通乱喊,果然看见一只萤火虫越飞越近,最后绕过树木,飞进我家的院墙。我们跑进院门,见那只萤火虫飞得有一人高了,就一把打在地上,然后拾起来倒捏着头,露出它发光的腹部,在黑暗中抡起胳膊,萤火就滑出一圈一圈的光。我晃着它跑出院子,用它来吸引更多的萤火虫。

 ④后来,我看见更多的萤火,它们照亮了一条道路。它们像一群蓝精灵在路的上空盘旋,越聚越多。没有星光和月亮,我看见明亮的路,看见每一根树枝,看见路上的每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奇迹。萤火虫上下飞舞,点点光斑迷眼

【解题技巧】写作的主体是夜,萤火虫是次要的物,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烘托。再围绕衬托一般性的作用,结合本段表现的主体,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19.作者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衬托夜的透明(干净)、清新、神奇。(衬托,反衬1分,透明(干净)、清新、神奇(神秘)3分;如答“以此突出乡村夜中的生活情趣”,给1分)

【题例22008年全国2卷:

16题.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位置: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本题要求考生对文章要有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对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内容要联系前文所写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马缨花的喜爱、对新社会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道题的两问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思想来设问的。

第一问要求考生明确光与影的对比是新旧时代的马缨花的对比,如果只答光与影的对比就是指新旧时代的对比,则显然没有完全读懂原文。接下来还要具体分析二者的不同,这些在原文中都能找出答案,只需进行归纳或概括即可;

第二问要求考生能进一步思考作者的创作主旨。文章写了两种社会环境下生长的马缨花,是为了写二者在作者心中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马缨花就是作者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载体,也是展示作者新旧两个时代生活巨大变化的载体,更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载体。

答案:(6分)① 大院子里”的生活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每点3分)

第二种:对主要人物的衬托

【题例12004年高考石评梅《痛哭和珍》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