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学科知识书法基础知识关于建立硬笔书法批评学体系的几点构想» 正文

关于建立硬笔书法批评学体系的几点构想

[10-19 18:54:29]   来源:http://www.kgf8.com  书法基础知识   阅读:8952

概要:1、 硬笔书法家批评硬笔书法家是批评的主体,在书法活动、书法审美、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中处于主体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艺术批评都是关于人的批评。因此,一切关于硬笔书法的批评都必须以硬笔书法家为主体,突出书家的主体地位。不能将书法文本与书家主体相分离,去单纯地进行书法文本的批评。任何脱离了书法创作主体的书法文本都是不健全的,无法完整地反映出整个文本的创作情景,也无法全面地判断出作品的美学价值。因为,一个书法文本中,凝聚了书法创作主体的全部因素:书家的审美情趣、个性风格、人格气质、美学追求、师承渊源、学识修养和文化理想等,若脱离了对书家主体的具体考察,则势必会使批评陷入唯技术理性的层面。坚持对硬笔书法家的批评,即是要全面考察书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走向,考察书家在整个硬笔书法发展历程中的主体意识及学术贡献。这种硬笔书法家批评可以为硬笔书家的个案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特别是对于当代硬坛知名书家的批评与研究,将对整个硬笔书法史的发展很有贡献,如对硬坛中人姜东舒、王正良、沈鸿根、崔学路、潘现、潘锋、周继中、张玉波、李庆绿、陈文轩、高甬春、余中元、朱勇方等人的研究与批评,并将

关于建立硬笔书法批评学体系的几点构想,标签:书法基础知识大全,http://www.kgf8.com

1、 硬笔书法家批评

硬笔书法家是批评的主体,在书法活动、书法审美、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中处于主体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艺术批评都是关于人的批评。因此,一切关于硬笔书法的批评都必须以硬笔书法家为主体,突出书家的主体地位。不能将书法文本与书家主体相分离,去单纯地进行书法文本的批评。任何脱离了书法创作主体的书法文本都是不健全的,无法完整地反映出整个文本的创作情景,也无法全面地判断出作品的美学价值。因为,一个书法文本中,凝聚了书法创作主体的全部因素:书家的审美情趣、个性风格、人格气质、美学追求、师承渊源、学识修养和文化理想等,若脱离了对书家主体的具体考察,则势必会使批评陷入唯技术理性的层面。坚持对硬笔书法家的批评,即是要全面考察书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走向,考察书家在整个硬笔书法发展历程中的主体意识及学术贡献。这种硬笔书法家批评可以为硬笔书家的个案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特别是对于当代硬坛知名书家的批评与研究,将对整个硬笔书法史的发展很有贡献,如对硬坛中人姜东舒、王正良、沈鸿根、崔学路、潘现、潘锋、周继中、张玉波、李庆绿、陈文轩、高甬春、余中元、朱勇方等人的研究与批评,并将其置于整个硬笔书法发展历程中,将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可以说,硬笔书法家批评是整个硬笔书法批评的前提和基础。

2、硬笔书法文本的美学风格批评

    硬笔书法美学特征是硬笔书法批评的核心,可以说,一切硬笔书法的其他批评都是围绕硬笔书法美学风格批评而展开的。所谓硬笔书法美学特征批评,即是指关于硬笔书法的美学特征、美学风格而展开的批评,此项批评的主体是书法文本而不是其他,其他都是辅助因素。那么,硬笔书法的美学特征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硬笔书法的美学特征至少应该包括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即具象性、抽象性、表情性、表义性、节律性、整体性等。而在这些美学特征的基础上,由于书法书写工具、表现媒介和表现载体以及文化语境的更换,使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美学特征,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瘦硬峭拔(硬笔特性所致)、典雅丽致(硬书书写纸质所致)、细腻精巧(硬书的装饰性所致)、错落缤纷(硬书的辅助线条所致)等美学范畴。当然,这些是否能作为硬笔书法乃至书法的美学范畴,是值得探讨的,因为硬笔书法的美学范畴完全可能随着硬笔书法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而有所扩展和变化,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硬笔书法的美学特征与毛笔书法相比,肯定是丰富了,而不是减少了,它正朝着大众美学和平民美学的方向靠拢,大众美学和平民美学的基本特征即是简、淡、朴,也就是说,硬笔书法之所以比毛笔书法更贴近大众,是因为它的形式和结体、笔法等越来越简了,其韵味也越来越淡了,其质也越来越朴了,惟有简、淡、朴,方能贴近现代快节奏的大众生活。也可以这样说,在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流行的今天,硬笔书法美学正竭力实现着其自身表达语言、表现形式与美学品格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硬笔书法的纯艺术性将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文化的盛行,硬笔书法的实用性也将越来越被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它必须调整自身的表达语言、表现技巧和表现形式来装饰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情调。在这里,艺术性与实用性将得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更深一层地说,任何艺术的发展历程都是在实现着实用??艺术??实用??实用、艺术的嬗变规律。第一个实用可理解为艺术的原始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与生活是完全分离的,但随着艺术的发展和人类审美经验的提高,艺术又逐渐开始与生活相结合,这一阶段为艺术的成型阶段,即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即艺术的飞跃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人们审美经验的飞速发展,艺术也得到了质的发展和飞跃,于是,它又逐渐脱离其生活的实用性,而去追求其自身纯粹艺术形态的嬗变与构建,这一时期,纯艺术化倾向最为明显;而第四阶段为最高阶段,即艺术发展的最终形态,也是艺术与生活实用又一次完美结合的阶段。而现在的硬笔书法发展阶段应该为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的阶段,即硬笔书法正在竭力地探索实现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阶段,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其纯艺术形态的探索。

3、 硬笔书法思潮批评

    硬笔书法思潮批评是一种宏观角度的批评,相对于其他批评来说,它是从一种更高、更宏阔的视野来进行的对整个硬笔书法的发展历程所进行的审视,是属于文化哲学层面的批评。硬笔书法思潮与毛笔书法思潮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书法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的特殊体现,因此,进行硬笔书法思潮批评,定然不能绕过中国书法思潮这个大的前提。但是,从产生时间及历史发展时段来看,硬笔书法的发展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期和其自身文化形态的构建期,谈不上什么思潮,根本无法和中国书法思潮和美术思潮相比。但是,没有不等于不可能存在,也不等于将来就不存在,事实上,只要细心地梳理,就会发现,在蓬勃发展的硬笔书法运动中,是深蕴着种种思潮的,而这种思潮又恰好与当今文化语境和文化格局相承接,可以说,硬笔书法思潮实质上是当今文化思潮与文化观念的具体表征。从这种意义上说,硬笔书法的勃兴就正好说明了传统精英文化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新的文化转型与文化嬗变,即书法由单一的精英文化形态向多元的文化形态靠拢。事实上,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硬笔书法也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着种种思潮变动,如书法主义思潮、碑帖结合思潮、流行书风思潮、书法新古典主义思潮、后现代书法思潮,等等。这些硬笔书法思潮,当然是伴随着毛笔书法思潮和美术思潮而进行的,因而呈现出杂多性。但从总体上说,这些书法思潮对当今硬坛的影响和渗透不是很明显,但又潜存于其内部,研究当代硬笔书法的审美走向,是不可能绕过这些书法思潮的。

4、 硬笔书法教育批评

    硬笔书法教育虽然和硬笔书法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硬笔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显然离不开硬笔书法教育。可以说,硬笔书法教育的现状直接关乎着硬笔书法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作为一种系统的批评学体系,显然应该涵括硬笔书法教育批评。硬笔书法教育批评的研究内容即是对当今硬笔书法教育进行宏观的审视与微观的输理,它至少应包括硬笔书法教育现状批评、硬笔书法教育价值观批评、硬笔书法教育误区批评和硬笔书法教育的未来走向批评,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书法基础知识书法基础知识大全学科知识 - 书法基础知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关于建立硬笔书法批评学体系的几点构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