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美学特质实际上是指书法的本质。关于书法本质,理论界有几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强调“变”的观点,认为“书法实际上是线条的艺术”,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形成丰富的线条变化,这样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诸如“现代书法”、“无字书法”、“无标题书法”等等,就是在这种观点下创作形成的;一种是强调“守”的观点,认为“书法自古以来就是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对非毛笔书写的作品一概不承认,包括不承认“硬笔书法”等等。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书法是指以汉字作为创作本体、采用一定书写工具、通过书写完成并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质是建立在四个要素之上的,即“汉字”、“书写工具”、“书写”、“个性特征”。“四要素”缺一不可。离开汉字的书写方法不可能成为中国书法的,所以“汉字”是书法创作的前提。书写工具可以是毛笔、也可以是钢笔、圆珠笔等硬笔,“书写工具”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在“四要素”中,“书写”才是体现书法艺术本体特征的关键。而“个性特征”实际上是建立在书写基础之上的个性张扬和感情渲泻。因而我们可以看出,书写性的问题是硬笔书法创新的关键。下面来重点探讨:首先,“书
时代呼唤硬笔书法创新,标签:书法基础知识大全,http://www.kgf8.com 美学特质实际上是指书法的本质。关于书法本质,理论界有几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强调“变”的观点,认为“书法实际上是线条的艺术”,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形成丰富的线条变化,这样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诸如“现代书法”、“无字书法”、“无标题书法”等等,就是在这种观点下创作形成的;一种是强调“守”的观点,认为“书法自古以来就是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对非毛笔书写的作品一概不承认,包括不承认“硬笔书法”等等。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书法是指以汉字作为创作本体、采用一定书写工具、通过书写完成并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质是建立在四个要素之上的,即“汉字”、“书写工具”、“书写”、“个性特征”。“四要素”缺一不可。离开汉字的书写方法不可能成为中国书法的,所以“汉字”是书法创作的前提。书写工具可以是毛笔、也可以是钢笔、圆珠笔等硬笔,“书写工具”是书法创作的基础。在“四要素”中,“书写”才是体现书法艺术本体特征的关键。而“个性特征”实际上是建立在书写基础之上的个性张扬和感情渲泻。因而我们可以看出,书写性的问题是硬笔书法创新的关键。下面来重点探讨:
首先,“书写性”决定了书写必须符合规范,创造“新的书写规范”要注意方法。用硬笔进行创作,不论写什么书体,一定要符合前人“约定俗成的规范”,是篆书就要符合篆法,是草书就要符合草法,绝不能随心所欲,任意生造。这是指书写性的一般要求。然而,几千年的书法实践表明,要创造“新的书写规范”则要有独到的方法。如甲骨文的产生,是先人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得到启迪,以象形、指事等方法创造了文字,这是“取法自然”法;如小篆的产生,是李斯搜集整理了当时包括秦国在内的七国文字,而通过“统一发布”的方式确立下来的,这是“搜集整理”法。再如创造隶书的程邈,是为了在书写速度上符合时代需要,删繁就简,变长为方,创造了隶书,这是“删繁就简”法。
其次,“书写性”决定了在书写技法上必须具备一定高度,创新必须伴有高超的技法。书法家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掌握了高超的技法,其书写的作品具有一般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如果一个连基本技法都不懂的人就想进行书法创新,是不可思议的。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等。进行硬笔书法创新,就必须熟悉工具(笔墨纸)的性能,熟练掌握运笔、结字、章法安排等方面的技巧,并且至少在某个具体技法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运用技法表现个性书风方面有过人之处。只有建立在高超技巧上的创新才有份量和厚度。
其三,“书写性”决定了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创新最忌“千人一面”。我们用硬笔进行创作,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下,随着创作者心境(欲求和激情)的变化,笔下流露出来的线条、结字、章法安排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这种激情和欲求,只能是一种工匠性、事务性劳动。大家知道,在复制和印刷技术没有发明以前,文字都是通过书刻的形式呈现的,然而大量的文字书写并没有产生有价值的书法作品,就是因为它“千人一面”,只能是一种技术性劳动。今天进行硬笔书法创新,就要注意整体书风上不要搞成是历代碑帖的“简单嫁接”或“纯正翻版”,局部书写上不要搞成“千人一面”。
其四、“书写性”决定了“我”在书写中的地位,创新必须突现个性修养。任何作品都是由一个书写者完成的。不同的作者下笔都会流露出不同的“自我”。因而书法作品实际上是“我”的精神气格、学识修养的再现。傅山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我们要想在硬笔书法创新上有所建树,必须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和气格锤炼。与书法相关联的诗词、音乐、哲学、美学、历史等等,都要下功夫学习钻研;对书法审美格调产生重大影响的眼界、心胸、气度、人格、情操等等都要在生活中锤炼。有了学识修养和精神气格,创新才会有历史高度。
(五)年龄与硬笔书法创新
在有限的生命年限中,如何把握最佳时期进行书法创作,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里我列举一组古代书家创作名作时的年龄情况:
王羲之四十七岁书《兰亭集序》;褚遂良四十五岁书《伊阙佛龛碑》,四十六岁书《孟法师碑》,五十七岁书《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四十四岁书《多宝塔》,四十九岁书《祭侄文稿》;六十三岁书《麻姑仙坛记》;李邕三十九岁书《有道先生叶国重碑》,四十二岁书《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五十二岁书《岳麓寺碑》;怀素四十一岁书《怀素自叙帖》;柳公权四十六岁书《金刚经》,六十五岁书《神策军碑》;蔡襄四十岁书《谢赐御书诗》;苏东坡四十五岁书《寒食帖》;黄庭坚四十三岁书《绩熙殿奉敕和诗》;米芾三十七岁书《苕溪帖》与《蜀素帖》;郑板桥三十六岁书《四子书真迹》;康有为三十二岁著《广艺舟双楫》,并自创康体。
上述十二位历代大书法家创作名作的年龄大多在三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之间。如果有耐心,还可以考查出不少历代书法家类似如此。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年龄应该是书法艺术创新的最佳年龄。在这个年龄段以前,主要是刻苦学习,继承前人留下的优秀遗产,大量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打牢创新的基础。今天我们进行硬笔书法创作,也要懂得这个年龄规律。现在有不少年轻的硬笔书法爱好者,还没涉猎三天硬笔书法,就想创新,必不能随心所愿。另有一些已经出名的书法家,到了最佳创新年龄,却又缺乏创新的激情,提前“走下坡路”。这都是要注意和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