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正文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10-19 22:41:23]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8384

概要: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笔者姑且将这类题称为表达作用题。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筛选题大多得心应手,一旦涉及理解并进一步分析鉴赏,就茫然无措。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如2000年《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6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又如1993年第28题: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笔者姑且将这类题称为表达作用题。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筛选题大多得心应手,一旦涉及理解并进一步分析鉴赏,就茫然无措。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如2000年《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6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又如1993年第28题: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如《长城》第22题答为: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1993年第28题答为: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发生了变化。

www.kgf8.com

    二、修辞方法类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如1998年高考题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又如:王蒙的《湖》第四段:

    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下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第四段中,作者连用了五个"为了",这在表袁达上有什么作用?

    解题总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王蒙的《湖》答案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湖泊对人类的作用和作者对湖的深情。

www.kgf8.com

    三、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如1991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29题:"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段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大人格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又如:1998年《报秋》第28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