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硬笔楷书作为中国硬笔书法的一个最主要书体,和行草书一样,拥有众多的书家和研究者。谢非墨——八十年代,在中国硬笔书坛,用自己独特的技巧、对古碑帖尤其是对魏晋楷书的精湛和深入的研究,为硬笔书法的楷书创作创造了一个可以和毛笔书法楷书相比肩的艺术高度。本文着重对谢非墨的硬笔楷书进行了专题研究。 用笔如刀 雕碑刻石——谢非墨钢笔楷书研究断想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概念上开始觉醒,其智能的理论构架完全是一个空白。当时涌现的一大批热心于该艺术的作者实际上处于一种盲目的模仿状态,硬笔书法的艺术创作仅仅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蹒跚学步般的过渡,是机械地进行毛笔式的硬笔书法的创作,理论上的茫然与技法上对毛笔的过分依赖是那么不堪一击,技法的单调,表现形式的生硬,写字化的创作意识及缺乏强烈的艺术个性使硬笔书法艺术显得苍白与贫血。八十年代中期,浙江谢非墨以其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钢笔楷书在各重大硬笔书赛上频频夺冠引起了硬书界的重视并为中国硬笔书法的创作与表现带来一缕新鲜空气,其本人也成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界一位举足轻重的硬笔书法家。 我与非墨老兄88年在“全国当代硬笔书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之三,标签:书法基础知识大全,http://www.kgf8.com 硬笔楷书作为中国硬笔书法的一个最主要书体,和行草书一样,拥有众多的书家和研究者。谢非墨——八十年代,在中国硬笔书坛,用自己独特的技巧、对古碑帖尤其是对魏晋楷书的精湛和深入的研究,为硬笔书法的楷书创作创造了一个可以和毛笔书法楷书相比肩的艺术高度。本文着重对谢非墨的硬笔楷书进行了专题研究。
用笔如刀 雕碑刻石——谢非墨钢笔楷书研究断想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概念上开始觉醒,其智能的理论构架完全是一个空白。当时涌现的一大批热心于该艺术的作者实际上处于一种盲目的模仿状态,硬笔书法的艺术创作仅仅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蹒跚学步般的过渡,是机械地进行毛笔式的硬笔书法的创作,理论上的茫然与技法上对毛笔的过分依赖是那么不堪一击,技法的单调,表现形式的生硬,写字化的创作意识及缺乏强烈的艺术个性使硬笔书法艺术显得苍白与贫血。八十年代中期,浙江谢非墨以其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钢笔楷书在各重大硬笔书赛上频频夺冠引起了硬书界的重视并为中国硬笔书法的创作与表现带来一缕新鲜空气,其本人也成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界一位举足轻重的硬笔书法家。
我与非墨老兄88年在“全国当代硬笔书法家作品巡回展”无锡的开幕式上见过一面,当时我正主持颁奖大会,未及细谈。日后我便对其重点进行追踪研究,通过数年书信交往结为挚友并对其书风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十分难得的资料。
谢先生以钢笔楷书成就最高。在创作技法上,他善用美工钢笔,这种笔较之普通细线条钢笔表现力丰富,在工具运用上并不是极尽表现美工笔所表现的很宽、粗的线条,而是将线条控制在比普通钢笔粗而又比美工钢笔所能最大表现线条宽度的基础上,因而克服了这种笔易导致线条扁平、缺少立体感的通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美工笔的最佳使用效能。在楷书笔画的塑造上,起、收笔斩钉截铁,“点”及其它笔画的起、收笔基本上都处理成三角形,立体感强,“撇”、“捺”如刀,所有笔画棱角分明,体现了“用笔如刀”的刀刻效果,有些笔画适当采用回锋笔法,克服了钢笔表现点画直露、抛筋露骨少肉的弊病,线条刚中有柔,血肉丰满,极具张力。在91年他写给我的信中曾谈到他独物的用笔方法:“我写楷书大致有这些技法,或轻写或重写,密处轻写,疏处重写,画又有数种:一曰虚头实尾,一曰实头虚尾,一曰首尾皆实:一字之中点画又有多露锋尖,惟主要笔画方用藏头护尾之法,所谓刀锋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这也正好与我90年发表的《钢笔书法笔法浅见》一文论点相仿。除此之外,非墨兄还对笔画转折处采用断开的写法,并把一些笔画处理成点的写法,这些独特的笔法和笔画的塑造,使其钢笔楷书表现出和篆刻中的边款字体极相似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金石气和艺术感染力。
非墨老兄十分重视传统,直接从毛笔书法中吸收营养,“要写好硬笔小楷,非得时时取法魏钟繇、晋王羲之小楷不可,那时的风格古厚且又随意自然,绝没有唐人的匠气、习气,笔底技法单调难免习气,处处精心作意又难免匠气,所谓唐人之夫,主要在这两个方面,唐人的作品工艺性太强了,于是扼杀了书法家的真情……要想硬笔楷书长进,就必须先去学一学钟繇和王羲之才行。”(与笔者93年通信之内容,后摘发于《硬笔书谱》上)由此可见他的创作观和书学渊源是以魏、晋小楷为主,取法于上,有其独到的鉴赏能力和价值取向。字体安排上,他又喜欢把古碑帖中的异体字或同字异构形式的构字方法创作意识极强的纵有列、横无行的形式。由取法、技法、结体和章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了他高古、醇厚和具有浓烈金石气的楷书风格,内涵深远,笔法丰富,表现力强,艺术价值高,具备了硬笔书法艺术因素,是中国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包容的艺术因素,是中国硬笔书法艺术成熟的作品。
非墨兄在钢笔楷书技法和表现上的尝试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硬笔尤其是钢笔工具的表现力,在艺术水准的过渡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今后中国现代硬笔楷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