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高分吧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教学资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 正文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

[02-15 22:56:58]   来源:http://www.kgf8.com  高三语文教学资源   阅读:8555

概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导读:散文是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考试的重点,那遇到散文这中体裁时,该怎样答题呢?下面会为你讲述。鉴赏技巧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2007课标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谈的是叶圣陶的事,重庆卷《告别三峡》谈的是迁移民、建大坝的事,全文都蕴藏着深厚的感情。2、写景散文: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如 2007全国卷《海南杂忆》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线索,谈到了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又如上海卷阅读文(二),谈的是杭州的美景。3、咏物散文: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资源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

  导读:散文是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考试的重点,那遇到散文这中体裁时,该怎样答题呢?下面会为你讲述。

  鉴赏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2007课标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谈的是叶圣陶的事,重庆卷《告别三峡》谈的是迁移民、建大坝的事,全文都蕴藏着深厚的感情。

  2、写景散文:此类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移步换景以空间为线索。阅读时抓住景物特点即可,如 2007全国卷《海南杂忆》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线索,谈到了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又如上海卷阅读文(二),谈的是杭州的美景。

  3、咏物散文:此类散文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外物之中,是以外在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辽宁卷《炉火》,文中的炉火象征了一种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

  三、鉴赏基本步骤

  1、读文意(略读)

  读第一遍时,力求快速而有效的找准文意、文题、作者、文末的注释与写作时间、开头结尾等等,由这些综合信息就可大致得知文章谈的是什么。

  2、读结构(略读)

  第二遍时,就要有目的的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句,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当然有的也要自己概括),还要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线索句。一般来说,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句子就是。

  3、读字句(精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即只要读得熟,不待解读,自然明晓其义。当然,读时自己一定要走进作品当中。创作是作者将情感述诸笔端,鉴赏就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驰骋想象,展开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读第三遍时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有的放矢,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读出字句里蕴藏的内容及情感。

  四、出题思路

  1、字句的赏析

  一般来说,所问的语句不外乎这三种:

  ①对文章结构起作用的句子。

  ②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句子。

  第一种:入江苏卷《麦天》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累人的日子。”这些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首先分析这话的字面义: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再看下文,写了女人心疼男人,上文有一句“吃苦的日子到了”,由此得知是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还有入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本文中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由此可知: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第二种:如四川卷《焰火的变奏》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做简要分析。此句在文末,应有收束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由此可知: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第三种:上一种中用到了反问句,反问句加强感情。还如江苏卷《麦天》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花,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解答如下: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这道题就要考虑包括修辞在内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回答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明确用了什么方法,然后说用这种手法表达起到了什么效果,最后再联系具体语句谈表达了什么内容,公式为:方法+效果+内容。如《焰火的变奏》一题里(即上题)答案: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还有如梁遇春的《泪与笑》(我校调考)有一题是这样的: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题时首先就要明确用了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里就必须搞清楚“降幡”的本义及其在文中的比喻义,再联系全文就得出了答案:“本文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内心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上面几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又不难发现,理解语句时,有时也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这些关键词先将其本文即词典义把握清楚,再联系整个句子及全文思想感情,如山东卷《灯火的温情》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回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解答这道题时,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2、情节的赏析

  这类型的题目是就文中的某个细节谈谈它的作用。它一般都要回答两个方面的内容——情感及结构。

  辽宁卷《炉火》中有这道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至”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既然在段首,解答时就要指出是伏笔(引出下文),第二步就是联系全文中心内容具体分析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炉火”,却从“秋去冬来”写走了,这就要考虑“炉火”和“秋去冬来”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就是概括结论:由自然环境的变冷写到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层含义留下了空间。

[1] [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学资源高三语文教学资源大全,高三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教学资源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鉴赏技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