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三、考点与分值稳多变少 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逐年增加,一纲多卷、异彩纷呈成为我国高考文化的一大亮点。考试大纲确定后,考查要求就明确了,这些要求出现在试卷里就是一个个的考点。考虑到省市命题的“自主性”,考纲没有细化到考点和分值,但试卷的考点与分值配置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很直接。 今年的17套语文试卷,阅读板块的考点设置总体比较稳定,尽管试题的形式五花八门,而主要还是考查理解(包括文言文的翻译)、概括(归纳)、推断、分析和鉴赏等能力。故不少试卷的题干或是基本相同,例如科学文的考查,“根据原文,下列对于……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表述,不符合(或”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等俯拾即是;古诗文的考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
专家谈2017高考语文复习,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三、考点与分值稳多变少
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逐年增加,一纲多卷、异彩纷呈成为我国高考文化的一大亮点。考试大纲确定后,考查要求就明确了,这些要求出现在试卷里就是一个个的考点。考虑到省市命题的“自主性”,考纲没有细化到考点和分值,但试卷的考点与分值配置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很直接。
今年的17套语文试卷,阅读板块的考点设置总体比较稳定,尽管试题的形式五花八门,而主要还是考查理解(包括文言文的翻译)、概括(归纳)、推断、分析和鉴赏等能力。故不少试卷的题干或是基本相同,例如科学文的考查,“根据原文,下列对于……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表述,不符合(或”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等俯拾即是;古诗文的考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或”相同“)的一组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的一组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把……翻译成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便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这句话的含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或是大同小异,例如“……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概括……的完整含义”“……简要回答”“……请简要分析”“……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等。如果说试卷是考纲的形式化,那么题干便是考点的具体化,只要琢磨上述题干的表述,就大致可以推知今年这些语文试卷的考点没有多少特别的变化。这种稳定性有利于中学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再看分值的配置。除了天津卷由于阅读篇幅增加而分值明显加大外,其他省市(包括福建卷)的阅读板块保持以往的分值基本不变,大多都在56分-60分之间(上海卷是65分),在总分为150分的试卷中,分值比重已经非常大了,几乎与历来就一枝独秀的写作板块旗鼓相当了。当然分值变化还反映在试卷内部的微调方面,如适当减少科学文和文言文阅读的题量和分值,而抬高古典诗歌和文学作品阅读的分值。此外,文学作品各考点之间的分值也有一些调整,像全国卷Ⅰ、江西卷等关于作品主旨概括的分值就比较高。应该看到,高考命题改革一路风风雨雨走来,阅读的天空越来越高远和湛蓝,阅读板块的“含金量”已经不低了。因而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转换理念,重视并抓好阅读教学。依笔者愚见,当前亟需落实的不是理论上的探讨,也不是模式上的变形,而是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品位,既要坚持以“理解”为阅读基点,也要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品味鉴赏和审美探究等能力,要在课堂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操练”,特别要帮助学生学会“答案”的信息整合和文字编制,教师要注重“答案”(尤其是复杂答案)的有形呈现。
四、整体与局部有稳有变
扫描17套试卷,阅读板块的整体稳定与局部变化皆有不同的反映。稳,自然不冰封凝固;变,亦并非脱胎换骨。在高考命题这个动态发展系统里,整体的稳定与局部的变化都是必需的。没有整体的稳定,就必然导致中学教学的无序和混乱;没有局部的变化,也会制约命题专家的智能发挥。要打造出一份出彩的试卷,必须妥善把握稳定与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大致而言,今年语文卷的阅读板块整体的稳定是主流,一些省市主要是参考去年全国卷的布局,总题量上作了适当的压缩,如江苏卷、湖南卷、山东卷、江西卷、广东卷等,当然也有阅读总题量保持不变的,如全国卷Ⅰ、Ⅱ,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等,所有这些都表现出试卷的整体稳定。不过福建卷、天津卷的出现,其实从格局上动摇了阅读板块的整体稳定,如前所述,对于这种探索的得失优劣我们可以暂且不作议论,却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需要以恰当的心态正视这种显著的变化。因为整体格局的变化,势必影响到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彼此关联是非常密切的。至少需要更多地注重阅读面的拓展和阅读量的加大。
有稳有变也是一种稳中有变。整体的稳与整体的变如此,局部的稳与局部的变亦然。像今年的古诗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体裁和题材的变化也显得普遍。先以文言文为例,选择传记类作品作为阅读文本的仍占据大多数,两套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重庆卷、江苏卷、广东卷、四川卷、辽宁卷、山东卷等都属于此类。而一些试卷的文言文本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如湖北卷的《颜氏家训》(颜之推)、安徽卷的《齐民要术》(贾思勰)、江西卷的《醉书斋记》(郑日奎)、浙江卷的《蚊对》(方孝孺)、湖南卷的《〈湖南文征〉序》(曾国藩)等,这些可归类为小品(随笔)、杂文等说理文的文本显然不同于人物传记,阅读的难度会更高一些。此类文言文本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这么多年人物传记考查下来了,稳定是稳定,但毕竟体裁过于单一,题材也多有雷同,猜题押宝而“中标”的可能性不小,不利于真实地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笔者觉得,这种变化顺应了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理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及时变换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我们“智鸟先飞”,主动出击。今年的古典诗歌也多样化,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而且还有清代和近代的诗歌,甚至连长篇小说里面的古典诗歌也为命题者注目,像湖南卷就用了《红楼梦》的两首海棠诗。看来考试和备考的博弈的确是一场无止境的较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