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我们知道,如今的各种语文考查(特别是高考),越来越注重语文运用能力的测试,要求学生用文字来组织和表达的简答题成为试题主干。在保留传统的作文考查的同时,还设计了阅读鉴赏、语言运用等文字运用板块的考查。这种明确而积极的考试命题走向对传统的语文复习模式提出了挑战,审时度势,应时而变,主动调整我们的复习策略,不断强化答案的“有形呈现”等语文复习方法,不失为明智灵活而又科学正确的对策。 至于如何落实这种答案的“有形呈现”,或许不应该有一种整齐划一的模式,大家可以不拘一格,各显神通。在此不准备展开了,拟另文详述。结束拙文之前,顺便提出几种呈现方式供诸同仁参考――1.呈现错误答案以“警示”,2.呈现正确答案以示范,3.呈现正误答案以比照,4.呈现优劣答案以评析。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任何答案的“有形呈现”都不是目的,只是形式和手段,故答案的“有形呈现”应当跟教师针对性突出的科学评析珠联璧合,以增强其有效性。
专家谈2017高考语文复习,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指导大全,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kgf8.com我们知道,如今的各种语文考查(特别是高考),越来越注重语文运用能力的测试,要求学生用文字来组织和表达的简答题成为试题主干。在保留传统的作文考查的同时,还设计了阅读鉴赏、语言运用等文字运用板块的考查。这种明确而积极的考试命题走向对传统的语文复习模式提出了挑战,审时度势,应时而变,主动调整我们的复习策略,不断强化答案的“有形呈现”等语文复习方法,不失为明智灵活而又科学正确的对策。
至于如何落实这种答案的“有形呈现”,或许不应该有一种整齐划一的模式,大家可以不拘一格,各显神通。在此不准备展开了,拟另文详述。结束拙文之前,顺便提出几种呈现方式供诸同仁参考――1.呈现错误答案以“警示”,2.呈现正确答案以示范,3.呈现正误答案以比照,4.呈现优劣答案以评析。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任何答案的“有形呈现”都不是目的,只是形式和手段,故答案的“有形呈现”应当跟教师针对性突出的科学评析珠联璧合,以增强其有效性。 www.kgf8.com
高考阅读命题走向与备考要领摭谈
(发言提纲)
一、命题走向
(一)08年试题回眸
1.科学文阅读回眸
(1)从选文看,垂青文化社科文走强
(2)从考点看,理解、归纳担纲主角
▲信息揽要 (3)从题型看,客观选择题涛声依旧
(4)从难度看,不动声色却悄然变脸
(5)从分值看,减多增少而阵脚动摇
2.古诗文阅读回眸
(1)选材上,古文传记居多,已呈现多样趋势,古诗更五花八门
(2)考点上,以理解、归纳、鉴赏、翻译为主色,偶用断句作点
▲信息揽要 缀
(3)题量上,古文仍演绎3(4)+2(3)x之时尚,古诗则恪守2x之经典
(4)题型上,古文为主、客观结合,古诗是文字简答唱主角
3.文学作品阅读回眸
(1)现代经典黯然,哲理时文走俏
(2)主观简答气旺,客观选择脉弱
▲信息揽要 (3)深度理解迈步,主旨概括重现
(4)艺术特色垂青,表现手法得宠
(5)整体关联突出,定位指向细化
(二)09年命题展望
1.科学文命题展望
2.古诗文命题展望
3.文学作品命题展望
二、备考要领
(一)落实“三级目标”
1.一级目标:懂得
2.二级目标:会答
3.三级目标:巧解
(二)运用“三种方法”
1.堵塞错误思路
2.注重课堂操练
3.强化“有形呈现” www.kgf8.com
复习课堂需要注重“操练”
尽管如今《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着“训练”这一敏感因素,但实际上“训练”应该是各级各类教学的重要构成元素,没有“训练”的参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均不可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实在忽略不得。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一直比较注重“训练”,这是一种优良的教学传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当理直气壮地承传和发扬,没有必要畏首畏尾,暧昧含糊。然而,笔者以为,在专题复习的课堂中,仅仅是“训练”还显得不够,更需要“操练”。
“操练”和“训练”虽只差一个语素,其体现的教学理念却相距甚远。“训”是教导,解释,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操”是使用,从事,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动作。假如“训练”的重心不落在“练”字上,那么复习课堂上会偏向于老师的“训”而难以体现学生的“练”。无数课堂事实表明,在老师的训导和规定之下的“练”,常常形同虚设,名不副实,效度实在可怜。即使我们的老师“训”得要言不烦,“导”得恰如其分,学生也往往“操”得被动,“练”得局促。更何况一些复习课堂通常是老师喋喋不休地不厌其烦地“训导”,纵横拓展,条分缕析,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操练”时间,而且也直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挥。这是目前大多数复习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因而导致不少复习课堂有“训”无“练”或“训”盛“练”衰,复习效率自然就不很理想甚至很不理想。笔者认为,症结所在或许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问题,而是我们的复习课堂虽然历来就重视“训练”,可是从来就没有真正突出和强调过“操练”的重要性。
笔者觉得,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这种现象,尽快转变一下复习教学的理念,适当淡化一点“训”而强化一些“操”,确立“操练”的重要位置,保证学生在复习课堂的“操练”时间和质量,那么出现在复习课堂的情景肯定会比现在活跃和有效得多。提出这样的课堂复习理念,绝非心血来潮和随心所欲,也不是认真学习某某最新教育理论的醍醐灌顶和茅塞顿开,而是我们在观摩和研究多门学科大量的复习课堂之后得出的一点粗浅认识。依据的科学原理也十分简单,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类,“陈述性知识”与传统的“知识”概念相同,而“程序性知识”则跟当今的“能力”概念等价。“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识记、理解和再认等,而绝大多数“程序性知识”(即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掌握则必须借助必要的“操练”。专题复习的主要任务,就在于继续强化将静态固定的学科“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变化的学科“程序性知识”,使学生完成从“懂”到“会”的本质性飞跃。在此过程中,既需要老师的正确“训导”,更需要学生的切实“操练”。教师的“教”最终只能以学生的“学”来衡量和评价,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常理。故应当将“操练”作为复习课堂的中心环节,为“练”而“训”,以“操”促“练”,彻底改变以前那种“训”风过盛的复习课堂模式。必须注意的是,复习课堂的“操练”形式主要不是思考问题、讨论发言等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而是表现为有思维参与的用具体的文字符号呈现出思考结果的“纸笔”运动――任何程序性知识的真正回顾、加固和提升,没有具体而有形的“操练”是不根本可能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